【本報台北訊】國民健康局昨天發布最新出生性別比調查,一百年新生兒男嬰對女嬰比值,出生性別比下降為一點零七九,創十六年來的最低值。過去第三胎性別比偏高,在一百年也降到一點一三四,創十八年來最低值。在國際排序上也從八年前的全球第三高,降至第十二名,顯示重男輕女的觀念已在改變。
國健局婦幼生育組長李翠鳳說,根據統計,民國九十二年時,出生性別比(新生兒男嬰對女嬰之比值)高達一點一,在美國中情局統計、與全球兩百多國相較,自然狀況的男女嬰出生性別比為一點零六,台灣一點零七九排名第三高,高於中國大陸,仍有改善空間。
李翠鳳說,自九十九年五月起,國健局便採用各種政策,包括發布統計資料、監測及查訪出生性別比異常的醫療院所、掃蕩性別篩檢的違規廣告等,減少性別篩檢的可能,從醫界回饋了解,的確給醫師很大的壓力,在九個月後、一百年二月即明顯下降。
性別比的異常及下降,人為因素是關鍵?林口長庚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俊凱說,近年觀察年輕父母幾乎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甚至不少人表示,生女兒更好。台灣觀念意識進步,對出生性別比的影響也許比政策介入更大。
國健局長邱淑媞說,從統計推估,真正去實行性別篩檢,甚至部分選擇墮胎的父母比例,約是百分之一點七,即超過九成的父母都是「順其自然的」,但僅僅這些少數篩檢者,就足以造成台灣出生性別失衡,讓我們在國際社會「不太光采」。她強調,人為監測、禁止性別篩檢仍將是持續努力的方向,希望五到十年可徹底擺脫性別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