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情心語】也是鄉愁

文/陳維賢 |2012.01.18
687觀看次
字級

細雨輕灑的傍晚,獨自從海邊歸來,揹著背包,悠悠晃晃。經過許多交錯的路口,城市光廊裡走走停停,就這麼闖入了這家以麵食為主的川菜餐廳。

大江南北各地小吃,都隱身在這座飲食文化多樣的城市裡,尋常巷弄內,川味美食偶現芳蹤。今日因緣具足,不期的邂逅,如同秋光中拾起一枚腳邊落葉般的自然。

杵在門口,仔細閱讀店家張貼在門板上的特色菜單,以及接受專訪的新聞報導。牛肉麵、紹子麵、炸醬麵、紅油抄手,都有食客按讚,我獨鍾情那碗擔擔麵。

六十多年前,它隨著一批倉皇的難民,翻山越海湧入這塊陌生美地。起初,它頻繁出現在某個蜀客的懷鄉夢裡,久了,遊子循著模糊的記憶,將紅辣熱油、花椒、肉末、麻醬、花生、豌豆尖、豆芽菜……等等,所有在當地找得到的食材,調成佐料,淋在剛起鍋的細白麵條,均勻裹上醬汁,快速翻攪,香氣潑辣辣的散發出去,激盪嗅覺與味蕾,撫平鄉愁。

從此,這款Q彈滑潤,散發著花生、芝麻香氣的特殊口感,征服了喜歡濃郁口味的饕客,一經品嘗,無不迷戀它粗獷的辛辣、椒麻勁兒,再也無法移情別戀。

據說清朝年間,四川的小販,擔著它走街串巷的叫賣,閭民走卒聞聲而至,是日常不可或缺的麵食,於是「擔擔麵」的稱號,逐漸在巷里間漫開。如今,則已經改為店舖經營,或是宴席點心,但依舊保持原有的特色。

初期調味料極簡單,後來民間經濟慢慢寬裕,才趨於多元。然而,花椒的麻、辣椒的辛、麻醬的香,無論跨越世紀或遠走他鄉異域,都是不變的原味主題,而且愈麻辣愈過癮,是川味小吃中最具特色的代表。

二○○五年我初到成都,媽媽的原鄉,千里迢迢一親芳澤;五年後再度造訪,漫遊古典與時尚兼容並存的「寬窄巷子」,與它精緻重逢;如今的台北南海路,我倆又三度交會。

愁絲更兼細雨,點點滴滴灑在簷前,再也忍不住,鑽入靜靜坐落在繁囂大都會一隅的麵店,來碗擔擔麵,懷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