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假期間聚餐多,加上飲料、零嘴不離手,牙醫師表示,嘴巴吃不停,又疏忽每次吃東西後潔牙,口腔長時間處於酸性環境,往往大年初三牙科一開診,牙痛、感染等患者擠滿診間。還有人太用力啃雞骨頭、嗑花生、吃開心果,造成牙齒裂傷。
署立雙和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高珮琪表示,一般人平常一天吃三到四次,但過年期間,一天可能進食六至八次甚至更多,加上零食不離手,口腔長時間處於酸性環境。
當食物殘渣留在牙縫中,細菌滋生刺激口腔,比平日更容易造成牙齦腫脹及牙齒疼痛;再加上熬夜、作息不正常,很容易讓免疫力下降,每年大年初三牙科一開診,因牙周病、蛀牙等問題求診的人數激增。
高珮琪說,肉乾、魷魚絲等容易塞牙縫的零食,易黏牙的牛軋糖等糖果,還有含糖飲料,都是最易引發蛀牙的「高風險」食物。
她也建議,餐後十分鐘是口腔酸性的高峰期,每次吃完東西,光是漱口沒有用,最好能刷牙,否則至少得用牙線把牙縫清乾淨,或是吃無糖口香糖,促進口水分泌,可降低口中酸性。
另外,過完年也常見有人因啃雞骨頭、排骨,或是嗑花生、吃開心果,施力過猛,造成牙齒斷裂;更有人「太high」,竟用牙齒開酒瓶蓋,把小臼齒咬裂。高珮琪也說,曾補過、裝假牙、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通常比較脆弱,咬堅果等硬物時要小心。
牙醫師林孟儒則指出,過年期間大吃大喝,蛀牙及牙周病患者容易因飲食習慣突改變,引發急性發炎疼痛,在過年期間要保住口福,建議在年前就要做一次牙科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