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巴塞隆納電】今年全球暨歐洲心臟科醫學會上,一項受試對象高達二萬一千人大規模高血壓用藥研究,結果極可能改變了目前臨床治療準則,未來高血壓病人在進入診間後,必須檢測微蛋白尿,以期早期偵測腎臟是否病變的問題獲得熱烈討論。
初步結果顯示,有九百名高血壓病人在連續服用十八個月的合併利尿劑的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藥物(ARBS)後,許多病患的腎臟功能獲得改善,其中三成病人腎臟功能甚至可以回復到原來狀況。
前來西班牙參與本屆醫學會的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方志元表示,罹患高血壓的糖尿病患容易出現尿蛋白,如果稍有不慎,用藥不對,就可能危及腎臟功能,必須終身洗腎。
據統計,全球約有四成罹患高血壓的糖尿病患出現尿蛋白,台灣地區則更高,約占六成七,原因可能在於人種及用藥習慣,以致台灣成為全球洗腎比率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日本。
方志元指出,這項研究結果極可能改變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準則,除了測量血壓、血糖、血脂外,還應該將微蛋白列入檢測範圍之中。
志元建議,如果篩檢出微蛋白尿,就應該趁早服藥來降低血壓,並保護腎臟功能,目前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Aprovel)在服用之後,透過血液吸收至人體每個受體時,吸收率可達到八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