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此去棟梁材,無復清陰覆綠苔;

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
——袁枚‧〈隨園詩話〉
畫中那棵大樹,長得如此粗壯,而且看去是那樣生意盎然、生機勃勃。樹下幾個男人在講話,手指比畫著;其中一人手執利鋸,任誰都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他們正計畫著這棵大樹鋸倒後,將要做什麼……
好傷感啊!這棵樹,早已成了村子裡的一景,是村裡每個人的好朋友。每個小孩都爬過這棵樹,小孩長大了,結婚了,他的小孩又來爬,一代代相傳,這棵樹上有著全村每個人的腳印。
大樹即將遭到砍伐的命運,雖然「遙知此去棟梁材」,最好的樹,才能成為棟梁,全村的人本該為這棵樹感到驕傲啊!但是……
多麼令人不捨啊!不去論樹的價值,而以人文的角度來看,這棵樹是村子的守護神,是傾聽者,是見證者;大樹王守護村子幾百年了,它聽了多少村民的悲喜,分享了多少孩童的哭笑,村中男婚女嫁,每一頂花轎都曾打從樹下經過。
它早已不是一棵普通的樹,它是跟村民一起生活和呼吸的大樹王啊!
這棵大樹,是該可以砍了。但是大樹倒下後,生活在樹上的蟲蟻鳥雀都要搬新家,人們戀舊家、舊友,其他動物也一樣啊!大樹能成「王」,是歲月和智慧所累積的。在歲月的長河中,大樹除了成就自己,也成就依附它的眾生,包括自然界的動植物和鬼神。
佛經上說樹木是鬼神村,《梵網經菩薩戒略疏》云:
「一切草木為鬼神村,以諸鬼神皆依之居住,而為宮殿舍宅。」
《婆沙論》中亦說:「村者,聚也,一切鬼神,託樹而住,猶若人村也。有福而靈曰神,無福而鈍曰鬼。又有福者,依大樹。無福者,依小樹,乃至草藥……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
因樹木為鬼神之居所,故佛陀制戒「不壞鬼神村」。佛的教導多麼慈悲啊!因為砍倒一棵大樹,將毀壞多少眾生的家,會造多大的業啊!
不過圖中的大樹,看樣子是難逃惡運了!村民「無復清陰覆綠苔」,不能再享受那綠樹搖風的美姿和陰涼;更讓人擔心的是,秋涼時節「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想到那千歲仙鶴雲遊歸來,找不到牠的家,驚惶盤旋哀鳴的迷惘,怎不令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