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如果沒有遇到替代役,我現在可能蹲在看守所或中途之家。」教育部昨天發表專書《此役之愛,無可替代》,記錄二十個教育替代役男幫助弱勢孩子的感人故事,退役的役男和曾經受幫助長大的孩子,昨天重逢,互相擁抱,場面感人。
中興大學應數所畢業的李宜仲,多年前在竹北國中擔任替代役時,負責的工作是找回中輟生,因此認識了「阿賢」。阿賢有個酗酒嗜賭的爸爸,媽媽經常被家暴,就把氣出在孩子身上,阿賢因此有自殘現象,在家撞牆壁時,媽媽還會說「撞死算了」。他逃家輟學,在外逞凶鬥狠,被抓到少年法庭時,媽媽拜託法官快把兒子關起來,讓阿賢的心都碎了。
阿賢昨天出席新書發表會時,用感恩的語氣說出李宜仲扶助他的往事。當時,李宜仲每天早上到他家「踹」他起床,阿賢回憶說,被踹起床時,讓他有種被人關心的感動,李怡仲踹他起床後,還帶他吃早餐,再押著他上學。
阿賢考基測時,李宜仲免費幫他補習,讓他考上新竹高中夜間部。阿賢和媽媽關係緊張,李宜仲還扮演這對母子的溝通橋梁。阿賢考大學那年,李宜仲早已退伍到學校教書,聽到阿賢三餐不繼,二話不說為他發起募款度過難關。
阿賢目前讀明新科大,在學校擔任教育義工,他說,若當年沒遇到李宜仲,他今天可能待在看守所或中途之家。
李念葶也來自家暴家庭,受到台大心理系畢業的黃憲宇關心鼓勵,努力向上,考上東華大學社工系。黃憲宇從小生長在幸福家庭,服替代役時幫助受暴家庭,於是決心繼續幫助弱勢,不跟同學走一樣的路當心理師,現任永齡希望小學屏東分校社工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