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每個人都學過CPR,但根據調查,只有兩成民眾在他人意外發生時,會願意施予急救。衛生局發現,最大原因就是出在民眾害怕口對口呼吸,將從明年起開始推動簡化版的「CPR加AED教育訓練」,首次拿掉口對口呼吸訓練,希望能提升旁觀者急救率。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劉越萍表示,民眾不願意做CPR的原因很多,例如怕沒做好被告、嫌麻煩、弄巧成拙等,但根據國內研究指出,最大原因出在口對口呼吸。約有六、七成的民眾因為怕人工呼吸造成疾病傳染或感覺不佳,在現場只敢叫救護車或在旁圍觀,不敢真的親身進行急救。
劉越萍表示,北市衛生局因此決定從明年起推動簡化版的CPR加AED訓練。簡化版口訣為「叫叫壓壓壓」,步驟為呼叫病患、叫救護車再進行胸部按壓。按壓方式與過去一樣,位置為兩乳頭中央,深度至少五公分,速度為每分鐘一百到一百二十下。
按壓過程中一旦取得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即可依造機器的自動語音指示開始操作。兩個電擊貼片需貼在患者右胸上方與左胸下方,達到電流經過心臟的效果。機器電擊時,操作者也要注意保持距離。
劉越萍說,對於一般成人而言,不施行人工呼吸不會影響急救效果;但若是因為心跳停止造成缺氧的民眾,就較建議施行人工呼吸。不過,因為現在民眾普遍不敢急救,因此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推出簡化版的讓民眾學習操作,再逐漸進階。
劉越萍說,日本花十年試圖提升旁觀者急救率,後來發現,拿掉口對口訓練後,急救率一下子就成長很快。因此希望推出簡化版訓練後能提升國人急救率,目標是從現在的兩成增加至五成。
過去課程需要八小時才能教完,新版課程由於拿掉口對口部份,加上訓練機具增加,現在民眾只需九十分鐘就可以輕易學會。衛生局將透過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