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革命先驅黃興奉孫中山派為陸軍總司令時,年方三十九歲,心中極為推崇孫中山及袁世凱,後來孫中山為求大團結,就把臨時大總統讓與袁世凱,孰知袁世凱於民國二年想稱帝,並建立了北洋軍閥政權。時年四十歲的黃興,知道擁袁錯了,乃作詩感嘆並勸友宋教仁辭官云:
卅九年知四十非,
大風歌罷不如歸。
驚人事業如流水,
愛我園林想落暉;
入夜魚龍空寂寂,
故山猿鶴正依依;
蒼茫獨立無端感,
時有清風振我衣。
民國四年十二月,袁世凱正式宣布恢復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於是京城中有人撰聯諷之云:
或在園中,拖出老袁還民國;
余臨道上,不堪回首問前途。
這副拆字聯,係採用置換法。上聯的「園」字把「袁」拖出來換上「或」字,成為「國」字。下聯將「余」與「道」置換成為「途」字,抒發對袁世凱執政的憂心。
民國五年三月廿二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六月六日憂懼而死。有人撰輓聯云: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陳湯。
「六君子」指帝制時之楊渡、嚴復、孫毓筠、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六人,諷為「洪憲六君子」、「二陳湯」指袁之親信陳宦、陳樹藩和湯薌銘。「六君子」及「二陳湯」,皆為中藥湯,頭語帶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