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監看 學生抱怨上課像坐牢 雖有助校園安全 作法應適宜 並要尊重隱私 莫造成反效果
報載台北市某私中有學生抱怨上課像坐牢,學校在教室裝監視器、微型麥克風,監控學生上課,主機安裝在行政辦公室,讓老師與校長隨時監看,如果有班級秩序不好,學生上課睡覺、聊天、傳紙條,監看人員用對講機要求老師整頓,或下課後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問話。

教育部、北市教育局、教育與人權團體及部分學者專家、律師認為學校作法不妥;不過,不少民眾卻支持,認為安裝監視器可減少校園霸凌,而且,現在孩子很頑劣,安裝監視器後,萬一將來有師生糾紛,有客觀證據;另外有人以行車記錄器、公共空間安裝監視器為例,認為校園教室安裝監視器並無不可。
退一步來說,雖然是經學生、家長同意,在教室安裝監視器並無不可,但監視器的錄影內容該如何使用,卻影響了存在的正當性。
無論是行車記錄器、公共空間的監視器,大都是只錄影,若有需要才透過一定程序調閱錄影帶,像報導提到的即時監控,並且以麥克風介入班級管理,或下課後叫到辦公室來約談之作為,讓人直覺想到英國作家歐威爾的小說《1984》裡隨時全面監控的「老大哥」。
如果學校只是監視錄影,不公開也不隨時監控,而是作為發生糾紛時的佐證資料,並建立嚴格的調閱程序,則安裝監視器或許是因應校園霸凌事件的不得已,如果只是師長或家長為了方便監管學生,甚至是行使上對下的不對等權力關係,那就太超過了。
大家都當過學生,誰沒在課堂上說話、傳紙條,或偶爾搗蛋一下、打個小盹?其實老師都看得見,不過大部分老師都默許一定程度的打混摸魚,畢竟現在孩子課業壓力大,人非機器不可能永遠有精神。
報導指出雙北地區有三所學校教室裝監視器,雖然作法不同,但全面監控學生凸顯台灣校園仍無法落實尊重隱私的基本人權,而且,學校為了管理方便裝監視器,是教育工作者抄捷徑替自己省麻煩的作為,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反而徒增學生精神壓力。
銘陽(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