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靖波 樂在偏鄉公益福傳

羅佑純 |2011.12.19
1156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佑純專題報導】說起「樂興之時」管絃樂團指揮江靖波,在音樂上表現優異,但他卻不以此自滿,反而善用專才,積極在台灣後山,免費奏起一場又一場的古典樂,讓更多人能跨越城市與鄉村的藩籬,享受古典樂的美。

捨光輝前途 回國創團

五年級後段班的江靖波,天賦佳又認真,是美國指揮界泰斗Professor Daniel Lewis退休前所收的入室弟子。一九九五年取得指揮碩士學位,同年,在波士頓交響樂團團員代表推薦下,受邀參加美國壇格塢音樂節,並隨小澤征爾等名師研習指揮。

研究所畢業時,一般人多半會選擇先找個三線樂團待著,然後等待時間、機會,慢慢往二線、一線樂團爬升,江靖波卻反其道而行,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能讓自己的長處有發揮的空間?又有什麼事又是『捨我其誰』?」最後決定「回台灣創立自己的樂團」,一九九八年,他號召一群理念相同的新生代音樂家,在台北成立「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台灣的雲門、優人神鼓、無垢舞團,因表現出東方的文化特質,在西方大受好評,古典樂完全不同,對西方人來說這是他們的強項,因此會用更高的門檻來要求我們。」即便如此,江靖波並不懼怕,「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的」,十多年來,他帶領團員征戰古典樂的大本營歐洲,團員表現不但廣受好評,他也獲得在知名樂團客席指揮的機會。

二○○二年九月,他甚至從全球一百八十六位參賽者當中脫穎而出,拿下首屆「國際喬治‧蕭堤爵士指揮大賽」季軍,也是晉級準決賽的十二名參賽者當中唯一的亞洲人。

秉武士精神 樂傳後山

「直到這幾年都還是有人會問我『台灣古典樂的環境這麼不好,為什麼要回來?』我認為,環境是人創造的,既然如此,那我可以發揮我的力量,試圖讓環境變得更好,讓更多人享受改善的好處。」而「樂興之時」是他集合眾人之力, 秉持「圓桌武士」精神,讓音樂不僅在藝術殿堂上演出,還帶團員到後山,使偏鄉兒童、原民小孩也有機會可以聆聽、認識古典樂。此外,他們利用音樂結合第一線的藝術治療老師,投入音樂治療。

當初,他的「返鄉創團」決定,跌破許多人的眼鏡,因當時有許多優秀樂團在向他招手,可他始終記得,當還在念光仁小學時,學校的老師、修女曾多次帶著他們到安養中心、啟智中心、監獄等地當義工,演奏音樂給需要的人聽。

對基督徒、天主教徒來說,平安夜是很重要的日子,江靖波將與團員一起到花蓮秀林鄉,和當地的原住民教徒一起報佳音,擁有音樂專才的他們,當然不會「只是報佳音」,江靖波歡迎大家一起用音樂,分享更多的喜樂。

不怕工作苦 聽神安排

目前江靖波除了是樂興之時的指揮、經營者,還是「結構絃樂四重奏」的小提琴手、東吳大學助理教授、電台節目主持人,有時他還要飛去其他國家,擔任客座指揮,在這麼多的角色中,只有樂興之時的工作是他本來想做的,其他的工作都是「自己找上門」。

「這事看起來好像對我很好,可是實際上是這樣嗎?」每當工作找上門,雖然江靖波總是交由神來決定,但他還是會思索著「這份工作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他強調,只要是不會不合神的心意且有利他機會的工作,就算辛苦,甚至已排擠到其他工作時間,他仍會盡全力去做,因為「神做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