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日前調查全台道路噪音陳情案最多的地點,發現噪音大增的主因竟是「路太爛」,國道高速公路也不例外,而深夜至清晨時段噪音最令民眾難以忍受;環署分析,車流量大、連結不同道路系統交會處、路面伸縮縫隙破損等,都是噪音擴增的主因。
「路見不平」長久以來為國人詬病,但各級政府似乎提不出治本方法,部分縣市近年雖推動「路平專案」,但或因施工期間長,影響居民生活,或因經費高,不得不分段分期施作,整體成效有待評估,而且各縣市步調不一致,改善恐怕緩不濟急。
路太爛不只施工草率、品質不佳,道路被濫用濫挖也是主因,最常見的是,自來水和電信公司隨意開挖,還有民眾占用道路擺攤,或釘路障停車、設看板,也都會損壞道路,筆者甚至看過在住家門口道路燒紙錢,造成柏油路面嚴重凹陷變形。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提出國際間研究,顯示使用高品質粒料或鋪面,有降低道路噪音功能,而改善材質、增加行車速率、減少碳排放量的「減碳道路」,更是許多先進國家追求的目標,這應可作為交通單位的參考。
既然路不平的主因知道了,減少噪音的辦法也知道了,筆者認為,為避免縣市各自為政,及施工良莠不齊,中央政府應該統一事權、編列預算,並組成全國性的管理監督小組,全面同步進行「路平專案」,並嚴懲破壞道路的單位或民眾,惟有大刀闊斧整平,才能一勞永逸,否則只會繼續「吵死人」,招致民怨。
曦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