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敏慧台北報導】新手媽媽哺乳不順,遇乳房腫脹或有硬塊時手足無措,坊間「通乳師」行業應運而生。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提醒,媽媽乳汁出不來,應多利用各縣市的母嬰親善醫院所,以及政府提供的免費諮詢專線等正常管道諮詢,以免不慎傷身。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北部發言人、也是小兒科醫師的毛心潔說,近來與婦產科醫師開會時,常提到「通乳師」的問題,網路上一些母嬰網站也有不少討論。有的媽媽說對紓緩乳房腫脹有很大的幫助,也有人因不當的乳房按摩引起乳腺炎、乳房膿瘍等嚴重併發症,甚至需要住院或手術治療。而醫師遇到的多是後者。
毛心潔說,造成乳房腫脹或硬塊的主要原因是奶水沒有被吸出來,所以關鍵者是新生嬰兒。乳汁吸出愈多,奶水分泌愈通暢,也就不會發生腫脹、疼痛。臨床上最常看到新手媽媽不知如何抱孩子哺乳,姿勢錯誤,不僅嬰兒吸不到奶餓得大哭,媽媽也會心慌,接下來就是脹奶的痛。
正確的哺乳姿勢應該是:嬰兒的嘴巴張得大大的,下巴緊貼著乳房,下唇會外翻。這樣乳汁就會順利被吸出來,媽媽也就不會脹痛。常見造成哺乳困難的問題是,太早給嬰兒吸奶嘴,造成他習慣嘴巴張小小的,只夠含住乳頭,才會造成吸奶不順暢;其次須注意是否餵奶次數不夠。
對於因早產等因素,嬰兒不在身邊,而無法哺乳,醫師建議,仍要多用手擠出奶水;方法可以請爸爸幫媽媽做背部按摩,或輕輕震動或甩動乳房,盡量讓媽媽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新手媽媽林小姐因乳房腫脹且疼痛不已,請來通乳師,結果反因通乳師手勁過大,造成乳房受傷而住院。住院期間,經過醫護人員指導,才知道使蠻力擠奶是錯誤的。
另一位新手媽媽廖小姐的脹奶則是因泌乳量過大,嬰兒吸得有限,腫痛到連手都舉不起來,只好靠擠奶器吸出乳汁。
醫師說,脹奶還是建議用手擠,擠到比較舒服的程度就好,因為乳汁是排不空的,出來愈多就分泌愈多;但是手法一定要輕、柔。
如果擠奶擠到會痛,往往是手法錯誤,可以諮詢加入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小兒科或婦產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