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台灣所產的天然樟腦,品質是世界一等的,所以從樟樹提煉出來,具有除臭與驅蟲效能的樟腦油,是許多農民生活經濟來源。當時一位住在台中東勢鄉下的客家男孩,從東勢角公學校畢業之後,就與哥哥一起上山煉樟腦油。
這位小朋友叫葉清耀,他在公學校成績優秀,尤其寫作引經據典,言之有物,相當受師長肯定,日後成為台灣第一位伸張正義的法學博士。
葉清耀生於西元一八八○年,父親早逝,母親以農為生,生活非常清苦,所以他從小就懂事,懂得體恤並主動分擔農事與家務,因而延誤就學,後來進入東勢角公學校就讀,因為聰穎有才華,師長不捨他輟學,親至葉家說服葉母,讓他繼續就學,他畢業後果然不負重望,考取台中師範學校。
一九○二年畢業後,葉清耀被分發到埧雅公學校教書,爾後幾年,又轉任台中地方法院擔任書記官與通譯的工作。後來因感於無升遷機會,故而辭職,隻身前往日本明治大學法學部深造。
當時,日本的高等司法考試規定不接受台灣人報考,葉清耀很不滿,請願力爭,他的陳情理由與膽識獲得司法大臣許可,而取得考試資格且順利通過,畢業後成為一名辯護士(即律師),並於一九二一年回台灣開業。
努力不懈的葉清耀,更於一九三二年以〈刑法同意論〉論文,獲得日本明治大學頒授的法學博士學位,是台灣第一位法學博士。
葉清耀出身農家但學識淵博,憑著聰慧與努力而成為律師,一九二四年一月七日,他為「治警事件」的蔣渭水等十七名被告依法論法的精闢辯護,為台灣人在日治的法庭中出了一口氣,因此聲名大噪,日後從政,更為台灣人爭取許多福利。
葉清耀終其一生,努力不懈的在學術上追求理想,在社運中爭取民族權益,他不僅是台灣的第一位法學博士,也是台灣人的驕傲,其客家的硬頸風骨值得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