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問題將衝擊全球經濟,在總統選舉電視辯論會中,三黨參選人都正視此一問題,各自提出策略。
經濟部為因應可能的不景氣,編列了近九十億元預算,準備振興內需。政府在不景氣時擴大公共投資,刺激內需、穩定市場的作法正確,而值得肯定的是,經濟部方案中有兩項是節能減碳,一為民眾拿舊家電請賣場開回收證明,新添購貼有能源效率標示的節能省電冷氣、冰箱或洗衣機,政府補助每台兩千元;二為增列二十億元預算購買、安裝LED路燈。
但可惜的是,有一項既能提振內需也可節能減碳,而且是台灣迫切要做的重大工程,卻沒能列入擴大內需方案中,那就是更換水管。
三黨參選人在電視辯論中,都說不大幅調漲電價,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認為,台灣的水電確有浪費的地方,需要節約的辦法。
目前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一定會遭遇缺水問題,是要想辦法節約,而台灣的水管老舊問題嚴重,雖已陸續編列預算維修,但明年平均漏水率還是高達百分之十八,若換算成水資源,每年漏掉三座翡翠水庫(約十二億噸),占民生用水的百分之四十。
去年政府為鼓勵民眾省水贈送節水片,但真正有效節水,不是送節水片,而是編列預算,加速檢修漏水的水管。
如果能解決漏水問題,等於每年可節省百分之十二的水資源,短時間內就不需要再興建水庫,避免破壞生態,還可把預算用到更緊急的地方,如在枯水期清除水庫汙泥,既能落實節能減碳,又能提振內需,還能讓國家資源有效分配,可說一舉多得。
水利主管單位說,因台灣水費過低,無法編列預算,但花博、世大運都是由中央特別補助經費,因而只要政府想做,應該不會沒有補助,希望主管單位趕快動起來,趁政府提振內需的時刻,一舉解決延宕多年的漏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