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扎根文化教育 民眾自發贊助 闢藝術表演發展第三條路 盼有第一哩路 成就另一台灣奇蹟
上周六新北市萬里國小,湧進了六千多名民眾,他們不分藍綠黨派,共同見證「孩子的第一哩路?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奇蹟。

費時五年,靠著小額募款,走了二十九萬公里路,到全台(含離島)三百一十九個鄉鎮,把戲劇送到大人與小孩面前,實現了紙風車劇團當初的夢想「演戲給全台灣的孩子看」,為台灣的戲劇文化教育跨出了一大步,更創造了讓全台灣人一起關心戲劇與兒童戲劇文化發展的機會。
紙風車的夢想固然了不起,然而能響應這個夢想的所有台灣人,也一樣了不起,紙風車激發了台灣人美好熱情的那一面,讓所有人為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卻影響未來藝術文化表演活動的夢想成為可能。
近來不少藝文界人士拿紙風車和文建會的「夢想家」相比,暗指兩者花了差不多的錢,但影響力卻不可相提並論;的確,紙風車是從草根發起,民眾自發性地響應,縱然有政商名流參與,也只是以個人身分捐款響應。
當國家的文化精英為了文化政策,及文藝團體是否應接受政府補助激辯時,夢想家和紙風車呈現了兩種極端情況,民眾可深入思考,如果台灣要發展精緻藝術乃至文化創意產業,該走那條路?當文藝精英困於市場與補助的二元論時,紙風車的成功能否開展第三條路,一種扎根於民眾自發性的贊助,而非完全倚靠政府補助,也非全靠向市場(商業),是由民眾對藝文表演的熱情支持,自覺地贊助支持,這能否成為台灣文化表演藝術發展的另一種模式?
紙風車的第一哩路,有太多精采而值得深入探討的東西,盼望研究文創產業的學者專家,能研究紙風車成功的因素,替台灣多找出能扎根庶民的表演藝術活動發展方式,相信台灣會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累積驚人的藝術鑑賞能量,從而真正活化台灣的表演藝術,乃至文化創意產業。
願紙風車劇團的夢想與熱情能繼續傳承,且有一代代熱忱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與可愛的台灣人將之發揚光大,成就另一項台灣奇蹟,並願全台孩子都能看見戲劇的美好,愛上戲劇與文化表演。
馬全(新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