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地方的民宿或飯店都會提供自行車,給住宿的遊客做為短程交通工具,今天我們要介紹在花蓮進行自行車旅遊時,可以當作中途休息站的好地方!騎累了最需要有個地方可以休息,喝喝水、乘乘涼,而且還要有地方可以安全的停放自行車!
上網到google地圖查「花蓮陽光電城」就可以看到,以前的花蓮舊火車站已經出現一座雄偉的建築,這座位在花蓮市重慶路上的陽光電城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洄瀾之心」,從新鐵道廣場可以進入這個有歷史軌跡的陽光電城,還可以看見舊火車的軌道往東邊大海擴散。附近還有石藝大街,販售很多石雕藝術品,從這裡騎車到北濱公園或南濱公園也都很方便。
經濟部能源局陽光電城計畫在民國九十五年由八個參選縣市中,評選出花蓮「洄瀾之心」與台北「北台光電遊憩城」為優先補助單位,此兩大陽光電城,已於九十八年陸續完工。花蓮「洄瀾之心」實際設置容量二百零二點七八kWp,每年將可減少一百五十五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二十點二公頃森林的綠化效果。
花蓮陽光電城計畫主要目的,是以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與建築物結合,建立一個綠色能源與建築融合的城市風貌。建築師將太陽光電系統設置在地標建築洄瀾之心願景館上面,而且直接以太陽光電板為棚架的建材,並規畫利用陽光發電來供應公共設施用電,提供民眾休閒遊玩的場所。
洄瀾之心陽光電城有四大主題,鐵道印象廣場、向海散步道、水與綠地景草坡與洄瀾城鄉願景館等,加上原有的無毒農業示範概念,完整呈現了花蓮想往生態的、環保的永續城市方向前進的決心。洄瀾之心陽光電城大規模設置了太陽光電系統,每年總發電量大約二十五萬度,還可減少一百五十五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花蓮縣政府正在進行籌備工作,未來洄瀾之心將有光電咖啡廳,在太陽光電系統棚架下,則提供涼爽的公車候車亭、腳踏車停車空間,可以休息也可以乘涼。此外,洄瀾之心陽光電城也對民眾提供了很好的綠色能源應用示範,在節能減碳之外,具有環境教育意義。政府以身作則,以公共建築示範電力可以有其他的選擇,不只來自石化能源和核子能源,這真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愈來愈多的公共建築能開始使用沒有汙染的再生能源。
(有聲閱讀請收聽教育電台兒童ECO,周六12: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