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規範道路安全上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基於安全,行人在人行道上有絕對的優先權,車子行經人行道必須要讓行人先過,並減速慢行,違規者被檢舉,駕照會被扣留數個月不能使用。

在德國搭火車,除了可以在火車站的櫃台買票,因公布欄上會有清楚的火車路線表及時間表,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自行在售票機購票。雖然德國的火車站沒有設置人力在入口處剪票,但如果心存僥倖坐霸王車,那可得特別小心。
還記得自己懷孕七個月時,有一回趕著搭火車要到外地採訪,眼看著採訪時間逼近,加上大腹便便,根本沒時間買票,就先趕著上火車,結果碰到火車臨檢人員,我當下繳了四十歐元罰款(約新台幣一千六百元)。
提到德國車子,直接聯想到的一定是賓士車。在台灣,開賓士車代表著事業有成的社會地位;在德國,大街上開賓士車的人也為數不少。此外,德國的計程車,十輛有八輛都是賓士車,我自己就曾搭過兩回。我曾問司機為什麼選擇賓士車當計程車?司機大哥說,其實賓士汽車在很早以前就針對計程車的需求,研發出很多的車款,並給予計程車司機們相當低廉的汽車貸款計畫,而如果不打算買賓士車,甚至可以跟賓士公司租賃賓士計程車營運。不過話說回來,在德國坐一趟計程車相當不便宜,所以讓乘客有機會坐上賓士車,享受一段高級、優雅的旅程也成了計程車駕駛的共識。
行在德國,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德國人騎腳踏車的比例很高。德國人喜歡騎腳踏車,是因為環保加健康的因素。記得有回到弗萊堡去拜訪友人,在市區中心看到大量腳踏車排排站的情形,實在可以媲美台北街頭的摩托車了,而在我住的城市,許多上班族也常放著家裡的車不開,騎腳踏車去上班。另外,騎單車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在城裡常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老先生們騎單車去買菜;或往城郊的自然公園騎去,更常看到老人家成群結隊騎腳踏車。
還沒來德國前聽朋友說起,德國擁有規畫完整的腳踏車道,現在自己更能體會,德國有多重視腳踏車步道,例如我家附近要前往市中心的腳踏車步道,就跟主要車道一樣寬敞。
關於德國的「行」,帶給我的思考是:文明科技發展到極致時,同時也代表著有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慢慢尋回科技與人性之間最完美的平衡。所謂擁有好品質的交通經驗,意味著遵守相關的法律、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安全、盡量降低因為行動交通帶給環境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