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屬擔心醫師「不盡心醫治」病人,甚至以法庭訴訟來要脅醫師,一定要搬出「壓箱法寶」用到病人身上,醫師不得不「全力以赴」維繫病人的「生命徵象」於不墜等。
因此,常看到的情況是明明病人的所有「瀕死症狀」都出現了,醫師還安慰病人說可以活很久,甚至還應家屬的要求用上化學治療法等,結果沒多久就惡化往生了,有時候家屬連道別、看最後一面的機會都沒有,留下家屬無盡的哀傷與遺憾。
有時候病人沒有食欲、進食困難,有時體重掉落太多,出現暴瘦的身型,醫師就處方全靜脈營養點滴取代經口進食,結果因為消化吸收不良,造成肢體浮腫,甚至身體內積液過多而影響行動與呼吸。
早期在安寧病房照顧從其他病房轉來的這類病人,往生的一瞬間就看到液體從身上的孔穴流出,此情景也往往讓旁邊的親人更加哀慟。更常看到的場景是,病人到了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身上仍插滿了醫療的管路和點滴管,家屬想要在此刻與往生的親人擁抱都不可能。
一位年輕的腫瘤科醫師曾經向我抱怨,他的病人轉來緩和醫療病房,原先使用的全靜脈點滴竟然被我們醫師停掉了,病人沒多久也往生了。他覺得這樣做是非常不人道、間接會活活的把病人餓死,他非常不能接受,質疑緩和醫療病房是「斷水斷電」、什麼都不給予病人的「煉獄」嗎?!
針對同是醫師這樣強烈的質疑,已經有十多年安寧療護經驗的我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口氣平和地先肯定他對病人的體貼與用心,然後與他一起回顧病人照顧的方式,並詢問他對病人生活品質的看法,和存活期的預估,並且強調醫療倫理的各個面向的觀點,其實都是為了病人的最佳利益出發,因為角色不同,大家的做法會有所差異而已,該醫師也在我這位老大哥的說明下而釋懷了。
其實要改變醫師的想法還真不容易,但是讓醫師看到感動的部分,才是安寧療護最好的註解。(下)
(作者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