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說今】 貪婪之道

張天野 |2011.11.14
948觀看次
字級

讀史書,常有一些古人的大智慧,著實讓人費解。

譬如王翦,這位戰國至秦的四大名將之一,與子王賁滅了除韓國外的五國,其驕人戰績不遑多讓。可一次因秦始皇重用少壯派將領李信攻楚,致損兵折將,始皇不得已登門向王翦謝罪,重請他出兵。王翦托病不成,在多求良田美屋後,才同意率兵征楚。然行至關口,王大將軍「貪婪」之心又起,五度派使者回朝再求良田,連其部將都認為過分了。

莫非王翦真是一貪財無義之人?非也!這其實正是王翦的大智慧。他對部將解釋說:「秦王粗暴多疑,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偽作子孫基業的方法,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一語道破天機,看來王翦不僅仗打得好,為人處世也頗有一套。

無獨有偶,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在助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計誅韓信後,因封邑進爵,聖眷日隆,不禁有些飄飄然了。幸有門客召平點醒,蕭何遂辭謝封賞,移作軍需,以打消劉邦對他的疑慮。

後來,劉邦在前線征戰,每次軍糧送到前方時總會詢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如果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劉邦則默不作聲。蕭何知道後,乃違心與民爭利,讓百姓投訴,劉邦果真懲戒了蕭何,可蕭何內心卻是高興的,因為劉邦對他的懷疑逐漸消失,因為劉邦覺得相國如果貪財重利,就不會對漢室構成威脅。

和王翦一樣,蕭何用「貪婪」做武器來保護了自己。相較另外二傑,張良早早歸隱山林、韓信被連誅三族,而蕭何卻隱居相國之位數十年不倒。

讀者是否有些明白了?為何岳飛愛民愛兵如子,立下了無數戰功,反而遭皇帝的猜忌?為何和珅貪吞無數的銀兩,卻屹立官場呼風喚雨?

宋高宗、乾隆帝論雄才大略,當然比不過秦始皇、漢高祖,可他們的疑慮卻是一樣的,在他們的心裡,江山才是首位,至於高官貪婪與否、愛民與否卻是次要的。有時愛民比貪婪更可怕,他們會想這小子是不是在收買人心?於是貪婪成為官員們的稟性、帝國的蛀蟲,也就不足為奇了。

歸根究柢,這還是體制的問題,古代中國是人治,而非法治社會,帝王們的喜惡往往左右一切。但對於現代人而言,像王翦、蕭何這樣的「貪婪智慧」,還是不學為妙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