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十八羅漢,是星雲大師以佛陀十大弟子,加上《阿彌陀經》中的賓頭盧、周利槃陀伽、迦留陀夷三位尊者、兩位民間傳說中深受喜愛的降龍、伏虎羅漢,以及三尊女羅漢:大愛道比丘尼、蓮華色比丘尼、妙賢比丘尼所構成。此創舉不但彰顯傳統與現代結合,經典與傳說的相應,也展現出男女平等的觀念,更落實大師人間佛教的主張。
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講座「十八羅漢」,十一月六日由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主持,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雕刻家吳榮賜、功德主廖春芬及江陳喜美、佛陀紀念館首期導覽培訓班學員洪宛如及楊澤君等,一起座談,分享經驗。
二○○八年,星雲大師交代如常法師找雕刻家雕塑十八羅漢像。由於傳統的羅漢幾乎都長得一樣,大師吩咐,佛館每一尊羅漢的頭型、姿勢和衣服都要和傳統的不一樣。此外,石材也要講究,要在四公尺高的整塊石頭,表現出不同的顏色。
「經由多次的尋覓及試驗,最後找到雕刻家吳榮賜及泉州的石頭。」如常法師說,費了一番功夫才說服吳榮賜放下手邊工作一年,到泉州全心全意投入雕刻。星雲大師也親自到現場,觀看吳老師雕刻作業。
「我四十六歲才開始讀書。因為讀書,再加上年輕時的辛苦練習,才能將星雲大師所交代的十八羅漢精神內涵雕刻出來。」今年六十四歲的吳榮賜表示,自己二十三歲才當雕刻學徒,老師一度嫌他年紀太大,不肯收他,也經常嫌他笨。後來吳榮賜常利用別人剩下來的小木塊,練習雕刻人物七情六慾各種表情。沒想到當年一番刻苦練習,加上日後奮發讀書,累積一輩子的功夫及因緣,原本就是為雕刻佛館的十八羅漢,發揮到極致。每一尊羅漢,都是他一生最大光榮。
「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留給子孫正確的佛教信仰。」廖春芬、江陳喜美分享了學佛的因緣及觀念。她們護持佛陀紀念館,捐款贊助雕刻羅漢,並認為這是留給子孫最好的佛法教育,更為子孫留下善因好緣。
學員洪宛如向大眾解說佛陀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的出家因緣:她帶領釋迦族五百女子,向佛陀請求出家。但是佛陀一直婉拒,大愛道只好帶著眾人,隨佛陀到處聽經聞法。最後在阿難尊者的協助請求下,佛陀才應允讓她們出家成為比丘尼。現在兩性平等,很多比丘尼投入弘揚佛法,要感謝當時大愛道的努力不懈。
另一位學員楊澤君即席來一段中英文導覽,解說阿那律尊者。清脆的聲音、流暢的說明,獲得現場全體來賓掌聲鼓勵。二人並鼓勵十八至三十歲的未婚女性,有意願加入佛館導覽培訓者,可趕快報名參加第二期工作人員培訓,一起加入弘法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