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好好先生、好好小姐情緒突然失控,辦公室裡因影印機卡紙抓狂咆哮的同事、社會新聞中被按喇叭就憤而出拳的計程車司機,不論你信或不信,台灣已經成為「易怒之島」,根據調查推估,全台有四百八十萬人,自覺愈來愈易因小事失控動怒。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每年都針對年滿十五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民意調查,最新一期的「二○一○全國自殺電話民調」結果發現,高達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受訪者,在近一星期內,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換句話說,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是「壓力悶鍋」,隨時釋放防不慎防的隱形暴力。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精神科醫師陳炯嗚認為這跟臨床觀察到的現象不謀而合,面對負面情緒來襲,台灣人這兩年來,出現愈來愈多不適當的處置,突如其來的失控暴力,背後其實隱含著情緒不穩定和壓力警訊。
調查結果顯示,若以人口數推估,全台目前有近四百八十萬人陷入苦惱、易怒,尤其是待業者、藍領階級、投資經營者特別明顯。
壓力像一個水缸,陳炯鳴比喻,隨著時間慢慢積累,直到溢出臨界點,哪怕只是後方來車的一下喇叭聲、擠公車被踩了一下腳,平常人眼裡無關痛癢的芝麻小事,都可能是引爆「壓力悶鍋」的最後一根火柴,無來由的怒火中燒,國罵粗口、甚至拳腳相向。
追根究柢,這些壓力的來源,除了極少數的反社會人格和社會邊緣人格,精神科醫師研判,幾乎都跟社會大環境脫不了關係,貧富差距、高房價、高物價,很多白領、藍領階級一天即使工作十二小時,也自覺辛勤努力得不到回報,相對剝奪感深。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警告,長期處在「壓力悶鍋」狀態,焦慮、憂鬱、害怕、憤怒、擔心和沒安全感,真的會「傷」腦筋,造成大腦前額葉理性中心當機,情緒高漲,動不動就出現不理性的暴力行為,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淪為病態。
更可怕的是,楊聰財說,壓力會增加對大腦有破壞性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分泌,造成記憶力不佳、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老了也易罹患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