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有沒有人?有沒有人在這邊?」找到人後又問:「小姐,我想搭某號公車到某某站,妳可以帶我去搭嗎?小姐,妳現在有急事嗎?沒有的話,能不能帶我去上洗手間?」這是單獨出門的視障朋友最常出現的對話,如果不幸周遭沒有人經過,或者沒有人停下腳步、趨前協助,視障朋友說,就得耐心的繼續喊,直到有人出現為止!也因此不論他們是否提早出門,都可能是約會遲到的那位。
江惠君罹患青光眼後全盲已八年,上個月她遇到兩位好心人,一位帶她到指定的公車站牌搭車,一位是讓座並帶她就坐,然而第二位好心人攙扶她就坐,卻沒有出聲提醒「這個位子有階梯,要小心!」一味拉過去,讓她因跌倒而使小腿摔破皮,到了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後,祕書長立即拿出碘酒為她擦拭。祕書長笑說,感覺痛,可以哭出來,她卻很有勇氣的說:「我長大了,痛了也不能哭。」但她希望以後出門,別再遇到這種事,雖然好心人不缺乏讓她感動,可也希望更多人了解視障者「行」的安全與需要。
視障者羅士淵說,視障朋友平常少出門,像江惠君那樣勇敢的是少數,「我們需要有人在旁協助、叮嚀障礙物,麻煩人家太多次會不好意思,所以出門的意願不高;雖然有聲書學會和社工都鼓勵我們多出去走走,但若每一個活動都能為我們安排一對一的陪伴義工或導覽義工,對我們的幫助就很大。」
他因為罹患青光眼而逐漸失明,坦承最初的三年時間不敢走出家門,解不開已失明的心結,所幸社工堅定的告訴他:「視障者一定會走出來的!」加入學會電腦技能的職訓後,發現大家都有困難處卻同樣勇於面對,一有安全感,走出去可能發生車禍和迷路的問題都彷彿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