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要同情和理解 不要當「奧客」

 |2011.11.09
2063觀看次
字級

一名男子不滿被長榮列入拒載黑名單,索賠一千萬。長榮表示,這位常客過去兩年不時刁難服務人員,曾因空服員送餐打擾睡覺,要求送餐十次「加強訓練」。還要求起飛前先用餐,並私闖廚房翻餐車倒果汁,影響飛行安全,因此將這個「奧客」列為第一個拒絕載送的旅客。

對此事件,民航局表示,航空公司拒載旅客是該公司權責,若基於客艙安全和其他旅客權益考慮,民航局尊重航空公司決定。消基會也表示,若是單純要求不合理的服務,不應拒載旅客,但若乘客私闖廚房、影響其他乘客權益及安全,航空公司應有拒載的權利。

近年服務業崛起,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漸受肯定,然而在顧客至上、以客為尊的行銷口號下,不少客人認為花錢的是大爺,不是屢找服務員麻煩,就是不遵守店家與客人間的規範。

社會學者認為,社會互動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互動的雙方都承認一套規範,按規範行事。客人有權批評他不滿意的服務,也可拒絕消費;同樣地,商家認為客人的要求不合理時,也有權拒絕服務。

服務業是一種「提供情緒勞動」的產業,就業人數最多,但從業人員薪水低、工時長,勞動環境也差;卻還要在以客為尊的管理信念要求下,被迫提供扭曲心理狀態的情緒勞動,長期下來將對身心造成巨大傷害。

人們常以自己眼光去看事情,不一定正確。人際衝突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這樣或那樣,或許自己是委屈的,但多替別人想一想,將心比心,不再處處挑剔對方,而以讚賞、鼓勵、諒解來對待,自己的人生也會好過一點。

將心比心就是一種同理心,起於理解,是「我了解你的感覺跟想法。」印度哲學家奧修曾指出:「真正的感覺是涉入、承諾,是同理心,而不只是同情心,它是行動的。」一旦有足夠的理解,才會想要幫助人而非傷害人。

即使是有同理心的人,有時遇到未曾經歷的事,也很難體會身處其間的酸甜苦辣。但同理心其實早已存在人腦,只要日常生活中用一點心,適時滋潤、培育,自然會適時湧現。許多看似無足輕重的生活小規範,約束自己,多體恤別人,尊重他人的權益等行為,都在培育腦內的同理心,架構起腦內「將心比心」的思考網路。

同理心是與生俱來的。善或惡都是習慣,如好好的在善的環境中薰習,讓感恩的心念不斷循環,使已生善增長,未生善令生,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佛家說:既已萌發虔誠善念,這份心念就是善根,要往下愈扎愈深,枝枒才會茂盛。

當然,要時時做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人著想,不容易,必須努力體會,隨時實踐,久而久之,才會成為良好習慣,融入自己生活,成為品德最重要的一部分。

徒有善念和同理心不足以自行。以消費者保護法角度來看,當然要保護消費者權益;但從勞基法來看,似乎還看不見政府保護服務業等「提供情緒勞動」的勞動者。大家應正視「情緒勞動」的消費糾紛,更制定完整法規,約束資方與消費者對此類勞動者的壓迫與傷害,避免奧客用以客為尊為藉口,侵擾服務人員應享的職業權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