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加恩
(臺北馬偕醫學中心精神科兒童臨床心理師‧輔仁大學臨床講師暨督導)
看到凱特林最後站起來接受大家的鼓掌歡呼、卻很認真踮起腳尖要看親手做給已逝戴文哥哥櫃子上的仿聲鳥圖案這一幕,我的眼睛也逐漸「絨毛娃娃化」了。《留下來的孩子》整本小說讓人讀完後,彷彿親眼看到了一部極為感人又發人深省的電影;闔上書後,那份感動竟久久揮之不去。作者透過文字,為讀者開啟了一扇極為生動又清晰的窗,讓我們得以進入高功能自閉症孩童的世界──那個邏輯縝密又充滿真摯情感的世界,也讓我們深刻去思考如何真實的與人產生愛的連結。衷心感謝此書的出版。
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臨床上是一群相當迷人的孩子,他們極端邏輯化的思考模式所解讀出來的語言與人際訊息,或許是反映出那一份最為單純的聰明;而不善於情緒的感受與表達,卻往往讓人感受到他們那份極為純真的善良與真誠的情感。然而,醫學上對於自閉症冷冰冰的症狀描述──溝通障礙、人際障礙、固著或重複行為,總容易讓身為自閉症兒童的父母、老師、朋友,感到既陌生又害怕。
《留下來的孩子》重新賦予了這群孩子溫暖的溫度,除去了那份對於高功能自閉症的陌生、害怕與誤解,透過作者既清晰又生動的文字,一步步帶著我們去經驗凱特林在面對戴文哥哥被槍殺的事件時,一路情緒感受的轉折與成長。相信每一位讀者透過這本書,會更深刻的認識這群特殊的孩子,並且看見人性的溫暖與愛。
隨著診斷的確立與大眾覺察力的增加,自一九八○年代開始,自閉症的盛行率有不斷增高的趨勢。從早期的萬分之五,一直到近期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呈現驚人的成長。這意味著這群孩子不再是早期所謂的罕見疾病,而是未來會成為我們或我們孩子身邊的同事與朋友。書中的凱特林不斷的表示需要學習更為「細膩」的人際互動方式。相信透過這本「細膩」的小說,我們將學會更細膩的與這群孩子相處的方式。或許某一天,我們也有機會能收到凱特林分享給我們的蟲蟲軟糖或是獎勵貼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