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日耳曼】 住在德國這件事

文與圖/皮爾斯夫人 |2011.11.03
1109觀看次
字級

住在德國這些年,經歷了兩次搬家,換了三個不同的公寓住所,看了不同住宅區的生活風情,也體驗了不同城市的人文思維。大致上來說,住在規畫完善的住宅區,不管是獨棟的房子或公寓住所,大多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德國人在「住」這件事上,除了講求美感設計外,住家的實用功能性也讓新搬入者嚴格要求。以空間的使用為例,在我住過的公寓,都會在地下室附設腳踏車房、洗衣房,還有儲藏室、車庫等。

而為了維持環境的美觀,某些住宅區在入住前,就會要求新搬入者盡量配合社區住戶共同擬定的生活品質規章。目前我住的公寓,就曾要求住戶們,盡量不要將洗好的衣服曬在陽台上,最好使用地下室的曬衣空間,如果萬不得已,真要曬在陽台,也必須控制高度比陽台的水泥牆低,這樣外頭經過的行人就不會看到住戶的私人衣物。

另外,在德國,只要進入住宅區,行車時速不能超過三十公里,一來是為了控制車子進入社區內的噪音;二來是考量到孩子在社區出入的安全問題。

再來談到施工問題,如果是在周六,住家需要使用到電鑽等工具在牆面施工,是被允許的;但要避開午睡時間,還有必須在五點前就要完工,但周日則全面禁止使用電鑽等工具,以免影響鄰居的安寧。若因鄰居施工影響到休息,可以直接前往溝通,如果規勸不聽,就可以請警察前來處理,若還是無效,即會處以高額的罰款。

德國房價也因區域及功能性的差別而有不同的價位。有很多人可能是在大都會區上班,卻不想住在都市叢林裡,所以許多大都會附近的小城市,因為寧靜且有完善的生活機能規畫,就成了很多人的購屋首選。

小城市的住宅社區,大多處處環繞著蓬勃綠意,也為孩子們打造親子遊戲公園、無障礙空間的走道設計,這樣的公寓或房子當然不便宜。而若是住在鐵道兩旁,或土耳其等外來人口的社區,因為住戶的收入低,房價低廉,則很難要求有安全又寧靜的生活品質。

換了三次公寓,很幸運地都住在品質不錯的住宅區裡,住家不到五分鐘有幼稚園,方圓十公里內就有好幾個親子公園,住宅社區內的左鄰右舍親切友善,晚上睡覺聽不到任何噪音,早上醒來聽得到窗外群鳥齊鳴,雖然租金不便宜;但有了孩子之後,考慮到孩子成長需求,住在健康又安全的社區很重要,所以即使房租代價不小,我仍然覺得很值得。

而且,雖然自己的年紀離退休養老還好遠,但我相信享受生活這件事,可是不能等到老了再來規畫,因為當下每一天過得平安與快樂,老了自然也會幸福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