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世尊出現世間的一大事因緣,乃欲令法界一切眾生獲得四佛知見,而達到佛境界的大慈悲心。此稱為「開、示、悟、入」的四佛知見。
「開示悟入」乃天台宗闡論諸佛出世本懷所揭示之要旨。「開」者,開發之意,謂破除無明,開顯如來藏,而彰顯實相之理。「示」者,顯示之意,謂惑障既除,知見體現,法界眾德,自然顯示分明。「悟」者,證悟之意,謂覺悟事理之法體而融通無礙。「入」者,證入之意;謂事理既已融通,則可自在無礙,證入智慧海。
《法華文句》卷四,以四位、四智、四門、觀心等四種不同立場,闡釋「開、示、悟、入」之理,並一一配列之:
(一)就四位而言,四位係指菩薩修行過程中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四大階段。
(二)就四智而言,(1)以「開」配當道慧;謂於「實性」之中得以開發佛之知見。(2)以「示」配當道種慧;謂能了知十法界中諸道之種別,並了知解惑之相,一一皆為佛之知見所顯示者。(3)以「悟」配當一切智;謂了知一切法之「一相寂滅」即了悟佛之知見。(4)以「入」配當一切種智;謂了知一切法之「一相寂滅相」而識知種種行類相貌,此即入於佛之知見。
(三)就四門而言,係指天台圓教所立之四法門:(1)以「開」配當空門:謂於空門所詮「一空一切空」之理中得以開發佛之知見。(2)以「示」配當有門:謂有門所詮「一有一切有」之理,即顯示佛之知見。(3)以「悟」配當亦空亦有門:謂了達「一切亦空一切亦有」之理,即體悟佛之知見。(4)以「入」配當非空非有門:謂證得「一切非空一切非有」之理,即入於佛之知見。
(四)就觀心而言,以「一心三觀」來直接闡釋開示悟入之理。三觀即指空、假、中三觀。(1)謂了觀「心性三諦」之理不可思議,且此觀明淨,無有疑滯,故名為「開」。(2)又此一觀境雖不可思議,然能於空、假、中之心中宛然分別而不濫,故名為「示」。(3)謂空、假、中之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故名為「悟」。(4)空、假、中之三觀並非個別存其空、假、中三者,而是齊照空、假、中於一心之中,故名為「入」。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使令眾生了生脫死、離苦得樂,這就是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