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肥胖兒全球16名 8成環境引起

陳鈞凱 |2011.10.29
976觀看次
字級

國內兒童肥胖比例愈來愈高,且逐年上升,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助理教授蕭敦仁指出,小時候胖長大還是胖,雖然基因具有一定影響力,但排行全球第十六大肥胖兒童國家的台灣,有八成因素得歸咎於致胖環境。

過去五、六十年來,人類基因不可能一夕變化,讓台灣的肥胖人口,尤其是肥胖兒童人口比例,直追肥胖大國的美國。

蕭敦仁表示,據研究顯示,如果父母親胖,小孩子發胖的機率也高,但過去的十年,國內肥胖兒童人口成長,幾乎呈爆炸性成長,追根究底,和所處環境容易讓人發胖脫不了關係。

購買飲料方便

「三食兒童」月增一公斤

滿街的泡沫紅茶和手搖杯飲料,是蕭敦仁眼中最明顯的致胖環境。由於購買方便,兒童人手一杯,不知不覺就喝進太多熱量和反式脂肪,若以普通三百五十毫升裝可樂、一瓶一百大卡,和一杯市售五百毫升的手搖杯飲料,熱量是一百大卡計算,只要上、下午各喝一杯,一個月就多攝取了六千大卡,而要長胖一公斤,體重也才需要七千七百大卡,長久下來,想不發胖也難。

「偏食、速食、零食」的三食兒童新型態,蕭敦仁說,以連鎖速食餐廳的精緻油炸食物當主餐,便利商店的零食當點心,加上不愛吃蔬菜,造成的飲食不均衡,而吃進去的糖類又不耐飢餓,一餓又吃,形成熱量過剩、營養不均的惡性循環。

缺少運動機會

「三電兒童」缺乏活動量

容易發胖的運動環境,加上生活上的習慣,導致結果火上加油。現代父母習慣以汽車、摩托車接送孩子上下學,從家門到校門口,孩子連走路的機會都沒有,回家還有電梯可搭,不必爬樓梯,平面的交通、垂直的交通,一切都缺乏活動量。

蕭敦仁指出,習慣窩在「電視、電腦、電玩」前的三電兒童,不僅在家中不運動,到了學校,遇上體育課的時間也少的可憐,國小每周八十分鐘,國中每周九十分鐘,比起中國、日本、法國、美國都要來得少。

兒童的過度肥胖,在小時候或許不會立即造成健康危害,但蕭敦仁強調,長大後苦果就會來,除了一般熟知的三高、肝功能和心血管問題,還可能因外表的自卑引發社交、學習障礙,容易氣喘,同時女孩易太早就來月經,體重過重,骨骼也會異常,關節易脫位、脛骨出問題而變成O型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