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高危險群

陳鈞凱 |2011.10.26
160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七十多歲的張太太,偶爾心臟會跳得太快太急,好像要跳出來一樣,經心電圖檢查,確診是心房顫動,但因沒什麼大礙,不以為意,結果在六年間中風兩次,長時間復健才能再站立走路。

張太太第一次中風是看完電視剛起身,突然一陣暈眩,眼前一黑整個人撲倒在地,左半邊身體失去感覺,意識清楚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緊急送醫才發現腦血管中有血塊阻塞,這樣的情形接連發生兩次,為免第三次中風找上門,開始服藥。

心房顫動中風(AF)在台灣不算少數,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殷偉賢表示,腦中風患者大約每六人,有一人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的缺血性中風,氣溫漸低,更應提高警覺,按時服藥。

殷偉賢說,心臟跳動不規則,會使左心房內血液滯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流入腦部,易造成腦部動脈阻塞,即栓塞型的缺血性腦中風,症狀會較無心房顫動者更為嚴重,住院天數更長,出現各類併發症的機會與嚴重度也增加。

治療心房顫動,使用抗凝血劑可減少約六成中風機率,但傳統口服藥易被其他藥物、保健食品及食物影響,引發出血,像波菜、花椰菜、菌類都不能過量,劑量調整麻煩,且需定期抽血監測凝血功能。

今年八月出刊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篇研究證實,新的口服抗凝血劑可望提供解決之道,台灣共有十二家醫院參與這項跨國大型臨床試實,計畫主持人之一的殷偉賢指出,新藥可顯著減少顱內出血風險,且幾乎無藥物、食物交互作用之虞,最重要的是跟舊藥一樣有效。目前國內已核准用於靜脈血栓高危險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