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公昨天去看電影《賽德克巴萊》耶。」安寧居家護理師小瑛興奮地對我說。
「咦?那個雙眼都失明的劉阿公?」我半信半疑。
「對啊,就是罹患攝護腺癌末期,有一個年輕男看護在照顧的老先生呀。」
「既然眼睛都已經看不清楚了,為什麼還去『看』電影?」
「因為那個男看護看到廣告,實在太想去看《賽德克巴萊》啊。」
「那就自己去看,不就好了?」
「問題是,假如看護一個人跑去看電影,阿公誰照顧呢?」
「家人呢?」
「阿公的家人白天上班,晚上已經很疲憊了。所以,家屬就幫忙付費,請這位男看護,帶著阿公坐輪椅去電影院,跟著看電影。」
「聽說這部電影,光是上集就兩個多小時,阿公眼睛看不到又坐著輪椅,怎麼坐得住這麼久,不會很難受、很無聊嗎?」
「正好相反,劉阿公高興得不得了。」「什麼?」
「一開始我也不明瞭,就問劉阿公:你去看電影開心嗎? 」
「當然開心,我二十幾年都沒去看電影啦。」劉阿公一邊說,表情洋溢著歡樂,好像第一次去看電影的小孩子。
「你知道你看什麼電影嗎?」我問阿公。
「只知道人很多,明天還要去看下集。」
「其實阿公根本看不清楚螢幕內容,也看不懂啦!因為電影裡面有許多時間,都不是說國語,而是講原住民的語言。」看護補充說明。
「所以,劉阿公不但看不清楚影像,聽覺上也是『鴨子聽雷』,根本不知道電影在演什麼,然而他竟然能這麼開心。」
「嗯,最了解劉阿公的兒子表示:開心就好。只要能出去外面,就算是透透風、逛一逛都已經夠滿足了,更何況又能夠實地的聽見電影院內進場、散場的人群聲,以及種種熱鬧的聲響,更能喚起阿公當年看電影的幸福回憶。這對於一個長期臥病在床的末期老人來說,可說是臨終前的『極品享受』了。」(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