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休假期間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手機隨時緊握在手,三不五時查看,怕漏接重要公事,台灣上班族拚工作拚出「休假恐懼症」,根據國內一項最新調查發現,近六成上班族就算人休假,仍在處理公事,在假期尾聲更常出現吃不好、睡不好,煩惱上班後需要面對更大量的工作,休假成為另類壓力來源,造成暴躁又易怒。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勞工平均工時約二千一百七十四小時,以每天八小時計算,比德國多工作九十七天;yes123求職網針對國內一百三十家企業和一千四百多名上班族調查更發現,六成上班族休假難安心。
三十四歲的電子公司業務陳小姐,向公司請了九天假,遠赴美國參加家人婚禮,原以為出遊可以緩和心情,沒想到這難得的假期,卻讓她陷入更大的焦躁感,基於責任心,應公司要求手機不關機,沒想到公司不定時打電話來要資料,每天還得照三餐上網處理公事、向主管報告,回國後主管的一句「美國好玩嗎?」讓她再也按捺不住,主動辭職。
距年底只剩兩個月,但調查顯示,除了例行性的周休、國定假日,有近九成的上班族,今年還沒有休過年假或尚未休完,理由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和擔心工作沒做好。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許曼君臨床觀察也發現,不在辦公室也得辦公事的「休假恐懼症」,愈來愈常發生在白領上班族身上,不能妥善處理壓力與休假方式安排不當,不但影響職場表現,長期下來更容易出現掉髮、肩頸痠痛、內分泌失調、專注力降低、暴躁易怒等身心症狀。
沒品質的休假,有一類上班族是就算休假還是一直掛念工作,一旦鬆懈或彈性疲乏,身體就會容易生病,變成休假全在養病的情形;還有一類上班族,平日工作多累就想休息多久、玩多瘋,容易沉溺於看電視或上網,導致睡眠不足、頭痛,愈玩樂愈累。
許曼君建議,良性的休假方式,可選擇周休二日的前後請一天假,補充睡眠與身體能量,適時紓緩心理壓力,平日也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午睡三十分鐘,或抽空十五分鐘練習腹式呼吸及幫助肌肉放鬆的簡易體操,讓休息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