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音樂之美 台灣傳藝瑰寶

郭士榛 |2011.10.24
1915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一九八八年,郭英男的〈飲酒歌〉讓原住民的「八音」傳唱,轟動國際,傳達了台灣原住民歌聲深遠、繁複的多樣性音樂結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教授吳榮順指出,台灣原住民是屬「南島語族」,而「南島語族」中最繁複的音樂,都在台灣原住民歌聲中發現,也可說是世界唯一。

世界唯一 繁複多元唱法

台灣原住民音樂的最大特色是多聲部合唱、音樂多元,且充滿族群性及地域性。音樂的發展可以說是語言的延伸,吳榮順指出,原住民歌唱形式分單音、複音,單音就是集體合唱或個人唱,除布農族外,其他各族都有此唱法,包含了領唱、反複吟唱、對唱、合腔、朗誦等唱法。

至於複音,就是合唱分聲部而成合聲,形成台灣原住民音樂獨特的「多音性」唱法。

「台灣原住民法定有十四族,其他六至七族,各族音樂都具有豐富多樣性。」吳榮順表示,就音樂表現來說,阿美族音樂的型式豐富多變,歌曲音域寬廣,節奏易於辨識,用頭、喉腔唱出悠遠綿延的唱腔,讓人有海洋壯闊的聯想,尤其以自由對位的複音唱法最具特色。

泰雅族音樂結構是屬於單音旋律的唱法,有領唱與對唱等多種不同的表演方式;在樂器方面,則以口簧琴的使用最為獨特,因其音量僅適於近距離交談的關係,使得口簧琴成為泰雅族戀人的談心工具,在泰雅族社會中,特別顯出一種迷人的色彩。原住民使用的樂器,除口簧琴外,尚有鼻笛、弓琴、木琴、搖搖器等,可演奏出獨特音色。

達悟族長期離群索居在蘭嶼島上,完全不用樂器,保存了最原始的音樂,族人表達情緒的方式就是歌唱,以單音朗誦式的原則,配合獨唱、領唱、和對唱及異音合唱等歌唱型態,再再都表現出最完整的古老文化。

其他像布農族用胸、喉腔唱出Do、Mi、Sol、Do為主音,形成的泛音和聲的「八部合音」;魯凱族單音性與多音性的歌謠都是極具代表性的原住民音樂呈現。

田野調查 傳承原民歌謠

跟隨已故的音樂家史惟亮、許常惠的腳步,吳榮順從事原住民音樂田野調查已二十五年,「每一次田調,原住民的歌聲都打動我,二十五年來樂此不疲。」在訪談過程中,吳榮順會即興唱出不同族群的音樂,陶醉其中,但最讓他覺有意義的,是為花蓮新社部落傳統香蕉絲織作老師傅朱阿比吟唱的〈搖籃歌〉採譜紀錄,使這首原住民傳統歌謠不致於失傳。

「有次前往新社部落,無意間聽見朱阿比唱〈搖籃歌〉,歌詞簡單,反覆旋律,是一首相當難演唱的噶瑪蘭民歌。當地的年輕人都不會唱,縱使朱阿比願意教,年輕人也學不會。」吳榮順指出,主因在於朱阿比唱這首曲子時,都依她當時的情緒演唱,每段的反覆旋律都加以變化,她每次演唱這首曲子時,都不相同。

一般搖籃曲的特性,不外乎音域狹窄,節奏簡潔易唱,但是噶瑪蘭族的搖籃歌,卻是以自由吟唱、節奏變化繁雜的風格為主,並沒有一般搖籃曲的風格。吳榮順決定先錄下朱阿比的唱腔,做採譜工作,回去再將噶瑪蘭族的搖籃歌做出樂譜,讓族人得以學習,「至於是否能演唱出朱阿比生命力的『變』與『不變』,就得看年輕人的努力。」吳榮順說,起碼這首噶瑪蘭民歌不會流失,得以傳承。

無可取代 傳統音樂發光

和原住民早已建立深厚友誼的吳榮順,在帶領原住民合唱團時,最不願意改變他們傳統的演唱方式,「二○○五年曾帶領布農族合唱團前往日本參加『亞洲合唱音樂節』,我在演講和參加工作營時,都需談到美聲專業的演唱方法,並需要布農族合唱團示範,沒想到回台後,他們演唱方法居然依我演講內容而改變,當時真是震驚不已,我立即阻止,並要求他們一定要維持原住民的唱法,因為這才是原住民的傳統音樂。」吳榮順表示,只有保存原住民傳統音樂風華,才可讓台灣傳統音樂發光。

想要懂得欣賞原住民的音樂,吳榮順認為要先由音樂入手,「甚至一般人也可以學會原住民的歌,因為原住民音樂特色,都是用母音和子音構成虛詞,只要掌握此特性即可。」吳榮順強調,不要以為只要是原住民都一定會唱歌,他們也有分歌喉好壞,只是原住民生活中融入歌、舞,開放的天性,促使他們勇敢表現。

原住民多樣性的獨特歌唱方式,在音樂洪流中一直未被同化,才可以保有其時間夠久的傳統性、多聲部唱法的藝術性像八部傳唱,及無可取代的獨特性,當聽者真的被原住民音樂聲音形式吸引,再了解他們唱什麼,進而學習其語言,最後一定會發現原住民音樂之美是台灣傳統藝術的瑰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