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川孕育特有魚種

文與圖/屏東海生館 |2011.10.22
551觀看次
字級


台灣是美麗的寶島,孕育了珍貴及多樣性的自然生態,溪流中許多常見不起眼的小魚,其實就是真正的台灣特有魚種。這些本土特有魚種多生長於河川、溪流或湖泊等淡水水域中,目前約有三十餘種,目前在屏東海生館內可觀賞到「何氏棘 」、「台灣鬚」、「台灣鏟頜魚」、「高身鏟頜魚」、「台灣石 」,以及「粗首」等六種魚類。

「何氏棘 」體表擁有如女生網襪般的黑色條紋,在展示缸多種的魚類中,顯得格外醒目;牠們分布於台灣南部及東部的中大型溪流,個性活潑,游泳能力頗強,屬雜食性,多食小魚、水生昆蟲、小蝦、藻類和水生植物碎屑為主。

「台灣鬚」喜低溫而清澈的水域,游泳能力強,多棲息在河川中、上游及支流;屬於雜食性;分布於台灣西部中、上、支游及恆春半島西側溪流中。

「台灣鏟頜魚」棲息於河川上游水質冷而清澈的水域;以落差稍大的河川較多,藏身於深潭或石縫間。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主食,也攝取小型無脊椎動物。

「高身鏟頜魚」的外型與台灣鏟頜魚相似,但最大的不同之處為體型較高;棲息於水流湍急,水流量大並且分布有巨石及岩壁的中上游溪流中;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或水生昆蟲為食;分布於台灣南部、東部的溪流,如高屏溪、秀姑巒溪上游等。

「台灣石 」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較高溶氧的溪流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雜食性,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及水生昆蟲;分布於西部各河川。

「粗首」以水生昆蟲、小魚及小蝦為食;原分布於花東兩地以外的河川與溪流中,近年因被流放,漸漸成為普遍於花東各大河川中下游之優勢種。

部分台灣特有魚類的成魚在繁殖季的階段,在嘴巴附近都會出現白點且堅硬「追星」成熟性特徵;若看到這些魚兒嘴巴周邊或腮蓋上有出現白色的斑點,則顯示該魚種已進入繁殖季節,說不定再過不久就可以看到魚寶寶的蹤影囉!

但因為環境汙染與棲地屢遭破壞等因素,這些魚類正面臨生存的危機。有空不妨走一趟屏東海生館,深度認識生物們美麗面貌與珍貴生態資源,共同攜手做環保,一起還給魚兒們乾淨的生活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