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單身化三大趨勢,這些現象牽動著台灣產業結構與消費型態的變化。「寂寞商機」乃成為眾所關切的市場趨勢,其中最有趣的現象是,根據統計,寵物店近七成的買家都是單身客群。

從二○○二年的普查,可以清楚看出台灣「家口」的趨勢:當年台灣寵物一百三十五萬隻,新生兒才十九萬人,這個數據的比較,真夠嚇人。在國外的情況又是如何呢?依據一九九六年的統計,美國貓口超六千五百萬隻,狗則是五千五百萬隻,養貓的家庭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英國四千七百萬的家庭中,貓口占將近七百萬,所以三十四%的家庭擁有超過一隻貓,比較所謂的「頂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無小孩雙份收入的家庭),他們則是屬於「替克族」(TITC:Two Income Two Cat——兩隻貓兩份收入的家庭)。歐洲其他國家如奧地利、德國、義大利、荷蘭、法國、瑞士、瑞典,貓口也都遠遠超過了狗口。這種現象已經呼應了我在二十年前,創辦「愛貓族聯誼會」時的口號:「擁貓入懷,勝過珠寶在庫。」
養貓之風盛行全世界,在亞洲,日本是擁有愛貓文化最為深切的國家,對於貓美學的應用與推廣最為用心用情。以每年二月二十二日為「貓日」的慶祝,已經有三十六年歷史了;美國各州每年秋天會舉辦「聖法蘭西斯節」,以此為各種動物慶祝,在各大城市則另外有「貓節」的活動。
「台灣貓節」也在一九九六年由我所創辦主持的「愛貓族聯誼會」與「台北市政府」聯名發布,訂定每年的四月四日,讓貓與孩子一起過節。透過幾屆所精心舉辦的藝文活動,「台灣貓節」的形象已經深入國人心中,之後也有愛狗人士發起九月九日為「台灣狗節」,所以,貓狗成為大宗的寵物文化,正漸漸在大家的生活中擴散。
十五年來,網際網路的興起,「愛貓族聯誼會」得以卸下其創立的使命,愛貓族無遠弗屆的相互通連,分享與貓共同生活的心得與經驗,專業知識也因出版品的活絡而使讀者受益良多。
可是,每天報紙仍可見「虐殺動物」的消息,可見我們雖然名列已開發國家,但實則還處於野蠻殘暴的社會文化,二十年來,雖然我強調以「貓美學、貓哲學」的推動,作為潛移默化的根本,但似乎並未開花結果,是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