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是中國八大宗派的共祖,他是南印度婆羅門種姓人,約生於
西元二至三世紀,梵名Nagarjuna,或譯作龍猛,傳說父親姓龍,母親於樹下生了他,故名龍樹。
自小天資特別聰明,二十歲即讀遍了天文、地理、數學,以及婆羅門和各派的經文,理解力強,更通曉法術。據說,曾與友人以隱身術入王宮淫亂宮女,友人慘遭亂刀斃命,龍樹因躲在皇帝身後,得僥倖逃過,自此即體悟:「欲為苦本,眾禍之根,敗德危身,皆由此起」,而生厭離心,發願出家入山詣佛塔。
龍樹菩薩在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讀遍了塔內所有經論,仍不滿足,又四處訪尋請法得《摩訶衍》大乘經典。三個月後背熟後,又不滿足,便周遊列國,廣蒐各種經論。後遇大龍比丘對他說:「年輕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見,你的學識再高,能超過佛陀嗎?」為破龍樹傲慢之氣,大龍比丘領龍樹菩薩入龍宮,打開玉石寶庫,大龍比丘說:「這下夠你讀了吧?」龍樹見著稀世經典《華嚴經》,急忙翻閱,終於感受到佛學的浩瀚如海,博大精深,非任何外道可超越,就此打消了自立門戶之陋見。
龍樹菩薩回到南印度,即大力宣揚推廣大乘佛法,被他感化的婆羅門外道,也不計其數。據說,當時有位婆羅門上師因心生嫉妒,欲與龍樹比高下。比賽當時,婆羅門於殿前作法,只見現出一個廣大潔淨的黃金池塘,水波粼粼,中央升起一株千葉蓮花,婆羅門高坐其上傲慢地說:「龍樹,我現坐在蓮花之上,如天神,而你屈居地下,你敢與我辯論嗎?」龍樹不言,以咒語化作六牙白象,自坐其上,繞黃金池子一周,再舉步池中用象鼻將婆羅門高高舉起,摔於地下,蓮池與白象也瞬間隱去,只見婆羅門腿折腰傷,他自知非龍樹對手,便急忙懇求:「恕我不自量力,毀辱大師,伏請多諒!願從此皈依佛門,開我愚蒙,求大師收我為弟子。」
另根據《楞伽經》卷九釋尊懸記之文載:「大慧汝諦聽, 有人持此法,於南天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乘,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此文是釋尊在世時曾在楞伽山向大眾宣告,將來南印度有龍樹菩薩出世,繼承其大乘教法,摧破外道邪見。
而由「往生安樂國」文中更可得知,廣學空有二門的龍樹菩薩,最後是導歸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人;此西方安養的思想,從他的《大智度論》中多處讚揚彌陀淨土亦可知,而後在《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中更明示彌陀本願他力救度之論述。
龍樹菩薩的著作十分豐富,有《中論頌》、《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菩薩資糧論頌》、《莊嚴佛道論》等著名論典,故有「千部論主」之美譽,又因廣涉佛教大乘八宗,被尊為大乘八宗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