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閑子 
上周三,「全美步行上學日」(National Walk to School Day)洛杉磯開跑,在校門口領到獎品的小恩是表妹的老么,她興奮莫名的隔洋打電話來嚷著,走路上學好好玩哦,跟同學排隊走了二十分鐘,路上好多奶奶站崗,還揮手跟她打招呼。
「表姨,那妳以前也會走路上學嗎?」聽到五年級的小恩頭一回初體驗,以為這快樂只有自己獨享,「我們呀,哼,不但走路,還是腳踏實地,赤著腳咧!」
民生艱困的五十年代,班上一半同學無鞋可穿,學校一旦舉辦運動會,大官或督學會來視察,好像國慶大閱兵般盛大,每個老師就開始緊張的對同學千叮萬嚀,要穿白色運動鞋,把平常破破爛爛的黑步鞋換掉,更不可赤著腳。
老師說的話其實代表聖旨,學生不敢不從,問題在,沒鞋的和沒白鞋的怎麼辦呢?貧窮是早年的公平,多數同學把過年吃大餐當好日子,遠足能心滿意足的帶兩顆橘子。大家都沒差,也不覺得特別痛苦,赤腳走路上學還可以穿梭田埂玩水,滿山遍野的嘻嘻哈哈。
直到老師規定大家穿白布鞋參加運動會,才讓全家老小愁鎖眉頭。我們那一班沒能力遵守規定的占大半數,老師也超怕督學,好像跟著急哭了;但是,師生都一籌莫展,混過一年又一年,直到經濟起飛,我們從赤腳開始穿黑布鞋、白布鞋、皮鞋……再變成騎腳踏車上學。
講再多,小恩也一知半解,無法體會上一代貧瘠的過去。她可知曉,現代人即便想赤腳走路都苦無機會了,因為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已取代了水田,滾燙的柏油蓋過了黃泥土,都市變成水泥叢林,再也容不下赤腳大仙,只能在「步行上學日」,讓小朋友重溫簡樸的過去,健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