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書籍、影視作品和戲曲中,都將清代的慈禧太后稱為「老佛爺」,久之,「老佛爺」便成了慈禧太后的專利:一提到「老佛爺」,人們便會立刻想到慈禧。其實,「老佛爺」稱呼並非是慈禧的「專利」,清代的皇帝都特稱「老佛爺」。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除了有「廟號」、「謚號」和「尊稱」以外,有些帝王還有「特稱」。如宋代皇帝的特稱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稱叫「老爺」;而清代皇帝的特稱則叫「老佛爺」。
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清朝的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爺」這個稱呼,是因為滿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特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吉祥」。因此,女真族首領歷代相傳,特稱謂「滿柱」。後來,有的顯赫家族和世居高位的首領便起名叫「滿柱」。大清建國後,便直接將「滿柱」漢譯為「佛爺」,並把它作為皇帝的特稱。
慈禧太后(一八三五-一九○八年)出身葉赫部,那拉氏,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是自一八六一年至一九○八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為期僅次於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
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稱之者;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死後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慈禧太后生前之所以自稱「老佛爺」,是想讓人們把她跟皇帝等同起來。這位「太后老佛爺」還曾身著觀音服飾,太監李蓮英扮作護法神韋馱,共同於萬壽寺焚香禮佛,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