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資本主義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擴大到八十二國九百五十一個城市,台灣的「占領台北」昨天舉辦,本要以手牽手包圍台北101,不過,只有三百多人參加,無法達成;而媒體活動的報導,多半聚焦在活動沒申請、造成商家困擾、101準備提告等,僅略為提及活動主軸是抗議貧富不均。
以台灣各方面情況,的確讓活動無法像外國般(特別是美國、歐洲),擴展成數以萬計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原因是:
一、台灣雖然貧富差距日漸擴大,政府也偏袒財團,但相較歐美國家,還不存在「占領華爾街」所抗議的金融貪婪拖垮經濟情況。
雖然台灣金融業算是大型企業,但與歐美大型銀行相比,卻是中小企業;此外,台灣的公營銀行與郵政金融厚實,中央銀行也對民間銀行有較嚴格的管控,台灣金融業貪婪拖垮經濟的情況還不算嚴重。
二、台灣失業情況不如歐美嚴重。雖然台灣非典型就業與低薪人口愈來愈多,大學、碩士生起薪低,但只要願忍受低薪與超時,還是可找到工作,不至於像歐美連名校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
三、選錯地點。台北101雖因有證交所,而被選為抗議地點,不過,台北101並非台灣的金融重鎮,嚴格來說,台灣沒有類似華爾街的金融專區,這反映台灣並非金融產業主導的社會,活動訴求無法引起共鳴。
四、抗議活動是移植美國,在台灣的發展過程流於小眾化與知青化,某種程度來說是知識分子的覺醒,欠缺考慮社會環境情況,因而雖訴求一樣,卻和紐約是從草根民眾自發性集結不同。
此外,台灣的街頭運動還停留在政治抗爭,沒有新社會運動,如果要喚醒民眾對貧富不均等民生議題的關心,除非台灣經濟繼續惡化,或公民社會意識抬頭,但目前台灣兩者都不具備。
不過,台灣的經濟、社會狀況雖不如歐美嚴峻,民眾還不到走上街頭的地步,但還是要多關切政經情勢,不要像歐美般讓企業貪婪吞噬經濟、權力集中政經精英,使自己沒有未來。
畢順(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