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運動不僅讓筋骨更「軟Q」,還可以增進IQ(智商品質)、EQ(情緒品質)、HQ(健康品質);學者建議,中小學早自習別讓孩子忙讀書、打瞌睡,至少應規畫十五分鐘運動時間。
體委會去年調查國人運動習慣,發現近四百五十萬人不運動。昨天舉辦的「二○一一年運動與3Q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參加,希望鼓勵國人多動一動。為了身體力行運動的好處,今明兩天安排與會學者晨間登山,研討會前到圓山附近走一走。
曾出版《運動改造大腦》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Dr. John Ratey,昨天專題演講,他表示,運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讓IQ跟著進步。同時運動可以消除壓力與焦慮,因而提高EQ,再加上促進健康以及預防疾病,對提高HQ也有很大的功效。
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俊忠也表示,運動可以提高注意力,也可以穩定情緒,但國內的孩子卻忙著補習課業,昨天研討會也邀請家長、學校代表參加,希望國中小學能安排十五分鐘運動時間,別再讓孩子打瞌睡跟讀書。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跑跑跳跳,滿身臭汗,影響上課 ;陳俊忠說,其實很多孩子喜歡體育課,中小學時若能由體育老師規畫體操遊戲,訓練孩子翻滾、跳躍基本的體能,以及以游泳課程訓練孩子不怕水,都能夠培養孩子一輩子喜歡運動,一生受用。他建議學校增添淋浴設備,孩子運動流汗後擦拭、更衣,不必怕流汗而不運動。
陳俊忠也建議,成人想增加體力,可從快走著手,慢慢增加走路速度,接著可參加路跑、慢跑。他提醒快走雖簡單,但女性要避免穿著高跟、尖頭、硬鞋底的鞋子,以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