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肝不共苦,台北榮民總醫院日前完成全台首例特殊換肝手術,把原本只夠移植一人的腦死捐贈肝臟,分肝拯救兩位成年人病患,其中僅用三百六十公克左葉肝,就救回一名陷入昏迷十天、幾成植物人的罕病患者,寫下台灣肝臟移植新頁。
傳統換肝得將病肝全切除再移植新肝,全台有上千名等待換肝病患,每年腦死捐肝僅七十餘人,等待完整新肝機率微乎其微。在國內,分肝手術成為選項,但過去只用在一大人、一小孩的狀況下。
四十八歲的陳先生,二年多前出現抽筋、癲癇,不定時嗜睡、意識模糊,甚至不醒人事,一般治療癲癇藥物反應不佳,最後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的瓜胺酸血症第二型中的成人型,機率百萬分之一,全台患者不超過五人。
台北榮總肝臟移植小組、外科部兒童外科主治醫師劉君恕表示,瓜胺酸血症因基因缺損,肝臟缺乏特定酵素,需接受藥物及食物治療,但患者仍會反覆的高血氨發作,唯有接受肝臟移植才有治癒的機會,但這類代謝性肝疾病,在現行腦死捐贈肝臟分配的優先移植順序上,一肝難求。
等不到腦死捐贈肝臟,五等親內活體捐肝又找不到合適者,陳先生接受手術前,已陷入昏迷十天、呈植物人狀態瀕死,剛好台北榮總獲得一腦死捐贈肝臟,決定進行部分換肝「輔助性部分肝正位移植」。
劉君恕解釋,傳統換肝得一肝換一肝,摘除整個病肝,因若植入新肝體積太少不敷使用,極可能造成手術失敗,但陳先生的肝臟除了缺乏酵素,其他肝功能正常,部分換肝的成功率高。
一般換肝,植入體積至少要有病患體重的百分之一,以陳先生六十七公斤來說,應植入約七百公克,但榮總保留原本的右肝,僅植入三百六十公克的一小片左肝;捐贈全肝重一千二百公克,剩餘仍足夠另一位體重四十公斤女性病患移植之用。
劉君恕說,部分肝移植在國內外仍不普遍,但代謝性肝疾病患及非肝硬化者等,符合接受此特殊手術,有機會挽救更多等不到肝臟者。
宜蘭二十六歲莊姓青年車禍腦死,捐器官遺愛人間,由台北榮總及三軍總醫院器官移植小組共同摘取了心臟、兩枚腎臟及肝臟等器官,昨天中午由國道警察第九隊以時速一百六十公里,飆過雪山隧道,三十五分鐘到達三軍總醫院交由醫師團隊完成移植器官。隊長邱忠源說,「因為要快,救人的存活率就高!」圖為摘出的心臟放入特殊容器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