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49 因為大慈 沈洸洋得以回家

李如定 |2011.10.05
1824觀看次
字級

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每晚七時一到,大慈孩子會先攝心靜坐十分鐘,然後開始做功課。沈洸洋每周一次出現在高年級的教室裡,他一年四季總是白襯衫搭配領帶,卻從不拒絕男孩們對他又摟又抱、磨蹭撒嬌。

「我是回來報恩的!」沈洸洋總是這樣回應旁人好奇的詢問。

沈洸洋大學時期即已皈依,並熱衷佛學社。曾到靈嚴山寺短期出家,下山前,師父曾語重心長的開示:「何時回家?…既是佛弟子,每間寺院都是你的家。」一席話深烙沈洸洋內心三十年。

沈洸洋喜歡誦經,尤其是《地藏經》,親朋好友家中的佛事,只要有告別式他必定參加。他第一次前往佛光山萬壽園,參加旗山地政事務所同事何柑惠家人的告別式時,對那莊嚴隆重、溫馨感人的氛圍留下深刻印象。

二○○六年農曆七月,沈洸洋的母親臨終時,他向何柑惠表示,希望母親也有福報長眠萬壽園。何柑惠工作上常受益於他,且以前開刀時,沈洸洋也曾誦經祝禱,因此,何柑惠積極連繫,成功地將一氣尚存的沈媽媽送到了萬壽園安寧病房。

當獲知母親已陷入彌留狀態時,沈洸洋匆匆趕上山,但已來不及和母親道最後一別,只見一群孩子正在堂外專注地稱念佛號,但因內心悲傷不已,並未多問。告別式那天,這群孩子再度出現。他不解的詢問何柑惠,才知道原來他們來自大慈,是佛光山辦了數十年的育幼院,老師們會藉由特殊因緣施以生命教育,就像自己一樣常誦經和人廣結善緣,當下只覺得媽媽多了一群孫子。

佛事圓滿後,沈洸洋自動到大慈請纓,願意教授最擅長的太極拳。隔年,考量孩子們的需求,改為每周一次下班後到大慈輔導功課。

大慈老師對於孩子的成績並不特別在意,反倒是非常注重品格、生命教育,就此而言,沈洸洋無疑是絕佳的義工老師。白天,他是一位在公門裡修行的菩薩,用溫潤耐心為民眾解難,若法律上幫不上忙的,就給予佛法安慰;下班後,他就像大慈孩子們的好爸爸,即使再疲憊,也會耐住性子聽孩子們說話、指導功課,勸導孩子們注意細微的生活習慣和儀表,對於大慈孩子只有無盡的包容和關心,就像他所發願往生後要追隨的地藏菩薩一般。

儘管奉獻良多,沈洸洋反而心存感激:「因為大慈,讓我得以『回家』,也讓我從孩子們身上磨練性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