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逾3年 軟體建設接棒

 |2011.10.03
1055觀看次
字級

汶川地震發生至今已三年又四個多月,中華民國紅十會總會援建災區八十七個硬體建設完工,剩餘捐款將投入獎學金等軟體建設,讓愛不止息,會長陳長文打了八十到九十分的成績。但災難也震出孩子的志氣,及社工、義工重建的熱情。

川震之後,中華民國紅會募集台灣愛心捐款新台幣十六億餘元,投入偏遠且資源不足的災區,援建四十三所學校、四十三所衛生院、一所殘疾人康復中心,委由台灣營建研究院駐地監造,並與其他團體在地培育的全科醫師種子,展開社區總體營造。

陳長文在九月下旬率紅會成員及台灣媒體,走訪北京以及陝西省勉縣、甘肅省西和縣、四川省雅安市等援建災區,為災民帶來冬被、大米,為清寒學生發放寒梅獎學金。這是一趟遲來近四個月的責信訪查,中華民國紅會川震三周年責信報告提供中國紅會參考。

陳長文指出,硬體援建工程已告一段落,剩餘的三億元款項,除了補強硬體,將投入軟體建設,包括擴大發放寒梅獎學金。

援建改變的不只是建築,也正在改變觀念。中華民國紅會成都重建辦公室專員蘇瓊華說,大陸的殘疾人有專門學校,一般校園沒有無障礙觀念,可是「萬一學生出事腳不方便,難道就上不了學了嗎」,這才說服學校工程單位。

台灣援建的四十三所衛生院重建後,無障礙坡道與廁所、病患候診椅、診間洗手檯、病房附設淋浴間,都是台灣習以為常但當地前所未有的設施,陝西省武侯鎮衛生院何光斌醫師形容:「重建後,有如天壤之別」,台灣的醫師也帶來社區全科醫師培訓、醫患一家的新概念。

另外,川震讓孩子變得早熟,也改變一些年輕人的想法,劉虎軍和張亞飛今年三月來到薛集村社區與生活重建中心。彭剛說:「看著孩子愈來愈好,一天比一天懂事、有禮貌,心裡很快樂」。中國大陸才開始發展社工證照,彭剛原本是資訊工程師,放棄成都市裡的高薪工作,來到雅安市中峰鄉社區與生活重建中心,成為專職社工。

台灣救助協會駐中峰鄉社區中心主任曾紀平說,他初到時,先從發放寒梅助學金進入村里人家,陪伴老人、照料留守兒童(隔代教養兒童),再藉由籌建圖書室、村里端節包粽、志工婦女織衣送暖等活動,凝聚和樂融融的社區意識,現在台灣來的志工陸續撤走,很希望有更多像彭剛的在地年輕人來接棒。

這一股在地的重生力量,最近促使地方人士成立「成都樂扶社會工作推廣服務交流中心」,以非營利、無特定主管機關的民間組織型態,聘請曾紀平當顧問,準備召募義工,將中峰鄉組織義工、社區動員的模式,複製到其他川震社區。

看到甘肅年輕人回到故鄉災區擔任社工,也看到緬縣、西和的紅會人員發展地區生活重建中心,陳長文認為,這些社區工程應繼續支持,在其地災區也能成功複製,台灣紅會願意鼓勵這些認真的人,以有限的經費做最有意義的運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