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天氣轉涼 小心搔癢症

 |2006.08.25
524觀看次
字級

目前天氣漸漸轉涼,空氣濕度慢慢下降,皮膚科門診開始出現一些皮膚乾癢的病患。尤其進入冬季寒流過後,會有更多年紀較大的人,皮膚奇癢無比,這便是所謂的冬季搔癢症。

冬季搔癢症又稱缺脂性皮膚炎,好發於中、老年人身上。因人類的皮脂腺及汗腺活性會隨年歲增長,而減退甚至萎縮,因此皮膚較易乾燥。若遇到低溫季節,皮膚血管收縮,局部血液循環降低,皮脂及汗水的分泌減少,皮膚乾燥便易發癢、發炎。若處理不當而任意抓搔,便極易發生濕疹病變。

很多人冬季喜歡泡熱水澡或溫泉,覺得沖熱水很舒服,沖泡後就不癢。其實這是錯誤觀念,熱水會將皮膚表面的皮脂膜洗掉,一遇到乾冷空氣,角質又變回又粗又硬的狀態,反而使癢感更加劇烈。

也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因為不乾淨所引起,因此拼命搓洗;用藥皂、消毒水,不但將皮膚表面的天然皮脂層洗掉,皮膚也會變得更粗糙、脫屑更多,乾性皮膚症狀更加嚴重。

冬季癢的治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使乾燥的皮膚恢復滋潤。治療會以含類固醇油脂性藥膏塗抹患部減輕發炎反應,及口服抗組織胺止癢藥物抑制癢感。沐浴次數不宜太多,冬季氣溫低、流汗少,身體不易髒,沐浴以淋浴為佳,且盡量避免使用肥皂。

肥皂的選擇,以較溫和的中性沐浴乳或含乳霜成分為佳,勿使用消毒水。因肥皂類的清潔劑會溶解皮膚脂質,使乾燥皮膚更嚴重。甚至有些老人家用鹽或蒜頭搓揉患部止癢,皆會適得其反。

沐浴後的保養更重要,時常塗抹具有保濕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使皮膚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油脂,可減少水分蒸發。尤其在沐浴後塗抹,將水分鎖在皮膚內,效果更佳。

飲食則忌食辛辣、酒精成分及過敏性食物,例如海鮮類,包括蝦、蟹、貝、不新鮮的魚類等,以及含酵母菌或經發酵處理的食物等,均易引起搔癢症狀。

衣著方面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毛料、尼龍衣物和直接覆蓋毛毯,這些布料成分易造成皮膚刺激敏感及搔癢感。選擇穿著棉質柔軟的內衣,睡覺用的毛毯最好外面加上純棉被套。

衣物須完全洗淨,若殘留洗衣精、漂白水或柔軟劑等成分,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貼身內衣物最好能夠使用少量清潔劑手洗。

另外,住家室內應注意空氣流通,有冷暖氣的空調環境更須注意水分流失,可在室內放杯水調節濕度。

冬季癢是冬天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只要小心生活上的細節,注意加強保濕,也可度過一個舒適的冬季,不受皮癢之苦。
(本文作者為羅東聖母醫院皮膚科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