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宗門館開館 看盡弘法歷史

李祖翔 |2011.10.02
1934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基隆報導】由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命名,佛光山極樂寺創立的「佛光宗門館」昨開幕,從佛教起源、佛光山開山、佛陀紀念館興建、文物典藏、一筆字墨寶及基隆古剎極樂寺的歷史,應有盡有,一目了然。

各界出席致賀

基隆市長張通榮、市議會議長黃景泰、基隆市佛教會理事長真印法師與友寺住持、基隆署立醫院外科主任吳澤誠、格致中學校長鄭經綸、基隆監獄祕書謝偉仁、民政處長蘇先啟、國策顧問鄭錦洲、榮譽功德主陳寶月、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區委周雪鴻等出席開幕盛會,為宗門館開館致賀。

張通榮表示,基隆有四十六位佛光山美國西來大學畢業的同學,自己也是八十六年畢業的,與佛光山結緣深,「佛光山就是我的家」,有了宗門館,佛法得以傳播弘揚。

接續弘法經營

黃景泰說,極樂寺提供許多市民參與的空間,如社教課程、圖書館、滴水坊、禪堂,在社區有重要的地位,佛光宗門館開館,讓民眾更了解極樂寺創建的起源,與極樂寺修慧長老受星雲大師推廣人間佛教所感動,讓佛光山接續弘法經營的過程。

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指出:「大師常說,不要只看到硬體設備,佛光山推動文化與教育淨化人心的軟體更要重視。宗門館不只有佛教起源,還有大師一生弘法的階段性紀錄;一切成果都是大師努力不懈、堅持到底得來的,大師年紀愈大愈手不釋卷、愈要與信徒結緣,在宗門館可以看到大師的用心與對佛教的貢獻。」

館內設計巧妙

宗門館設計巧妙,走進館內,第一眼就看見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簡介,接著是印度佛教的起源、中國佛教的傳播,及佛光山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宗旨,中間有全球主要道場的簡介與電子檢索;館內有常設展,動態展首展為大師一筆字,並有祈福樹;除了有大師出版過的書籍妝點,還有以長廊造型設計的佛陀紀念館簡介,有修慧長老典藏文物、極樂寺社教館的課程等。

設計師陳政宗說,當初住持永範法師找他設計宗門館,設定主題在「弘法」二字,要讓遊客能了解佛教的歷史與起源;宗門館兩邊都能進入,一邊用佛教簡史作頭,一邊以極樂寺重建破土法語作頭,中間是大師一生弘法的重點,反覆設計了好幾次,籌畫近一年,他希望:「參觀的人,入寶山不空回。」

驚艷大師一生

宗門館介紹星雲大師的一生,讓人驚艷,參觀民眾說,大師一九四九年來台灣,先落腳雷音寺,又創辦佛光山,簡介上說,大師的人生分八個階段,包括成長、學習、參學、文學、哲學、歷史、倫理和佛學,從家庭回憶、學習吃苦、聆聽講演、創辦媒體、撰文寫作、編修佛經、成立佛光會到提倡無窮盡的人間佛教,「看完才明白,原來大師是這麼刻苦的、有情的、貢獻厥偉的。」值得一看。


小檔案 極樂寺

極樂寺前身為光尊寺,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光復後修慧法師更名為極樂寺,受星雲大師感動,民國七十三年託付佛光山管理,重建法語中的字句「娑婆現淨土,無人不能度。」顯現佛光山極樂寺的宏願。社教館是寺內極具聲名的主要服務設施,開設的佛學、美學、音樂才藝班,三到八十歲的民眾都能參與,宗門館別出心裁的設計,讓來客不再只是拿香拜佛,還多了一份對經營者的敬仰。(記者李祖祥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