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有愛 上

張耀升 |2011.09.29
1538觀看次
字級

就在電視劇《光陰的故事》播映完畢後的一個尋常的夜裡,徐譽庭的媽媽替隔天就要返回日本念書的外甥女蒸了一籠包子,這是外面沒有的眷村味道,到了睡前,徐媽媽特別叮嚀家裡這些女孩子早點睡別玩太晚。

那一天晚上,徐媽媽在睡夢中過世。

對徐譽庭來說,關於眷村的回憶,《光陰的故事》戲裡戲外的,全都畫下了句點。

眷村,不只是過往某一段時期居住的所在。眷村,也是母親。

徐譽庭的媽媽原本住在基隆眷村,離婚後才嫁到左營勵志新村,當時的徐媽媽告別了親生兒女,許多年後心裡依然有著愧疚。也因為曾有過離開親生兒女的經驗,當徐媽媽再生下徐譽庭,便認定將來不要讓這個女兒離開她。徐爸爸退伍得早,隨即開始跑船,家裡可說是母親與她相依為命,在二十五歲之前,徐譽庭確實也沒有想過將來會離開高雄,她在勵志新村長大,過了左營大路就到永清國小上學,村裡每一戶人家的爸爸媽媽以及他們的兒女,國小校園裡成群的綠樹,都是她腦海中最清楚的童年印象。

勵志新村位於軍區外,進出沒有圍牆限制,也不需檢查證件,有時會有一些原住民的媽媽帶著一些菜來村裡與眷村媽媽做生意,有時換點錢,有時換點衣服。她們聽不懂彼此的語言,卻能從笑容中理解對方的意思,有幾次徐譽庭抱怨媽媽怎能把她喜歡的衣服拿去換菜,媽媽看著她笑,跟她說沒有關係。一開始徐譽庭相當埋怨,認為媽媽不在意她。幾次之後,她看著原住民媽媽臉上感激的笑容,才領悟到媽媽的用意,那是女人之間的善良,媽媽不是不在意她,而是更願意去幫助另一個家庭,那笑容是感激,也是理解。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眷村人情味的來源,以往每到周末,徐家常邀親朋好友來家裡作客,喧鬧得快把屋頂掀了,徐媽媽下廚做菜發現少了某樣調味料,便吆喝一聲:「ㄚ頭啊!去隔壁跟王媽媽劉媽媽借點蔥跟辣椒!」徐譽庭趕緊走到隔壁門口,拔起盆栽裡的蔥與辣椒,不必進門打招呼,只需在門口大喊:「王媽媽,跟你們摘一點蔥跟辣椒。」裡面的人也不探頭出來,只在紗窗裡回了一聲:「沒事!多摘點。」人與人之間沒有防備,敞開心胸不計較彼此。

這樣溫暖的人情味在早年的台灣民間到處都有,外省籍的眷村如此,本省人的農村也是如此。徐媽媽曾說過一個「地瓜葉」的故事,當年徐媽媽懷著徐譽庭的哥哥,她所借住的徐譽庭的舅舅家,是位於一個本省人的農村內,徐譽庭的舅舅常不在家,無人照顧的徐媽媽獨自在床上產下徐譽庭的哥哥,並剪下臍帶,背著徐哥哥拖著沾滿羊水與血跡的床單走到門外洗床單。

一位本省籍的婦人恰巧路過,馬上阻止徐媽媽,雖然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是從眼神動作表情語調中,徐媽媽大概猜得出來,對方是告誡她千萬不可以這樣,要多休息,否則會弄壞身子,隨即去採了一些地瓜葉來給她,還告訴她怎麼烹飪,在這之前徐媽媽從來沒吃過地瓜葉,也不知道地瓜葉與紅莧菜屬溫,是坐月子少數可以吃的蔬菜,這道菜後來成了徐家常見的菜色,徐媽媽每次端出地瓜葉,就會把這個故事再說一次。

理解、互助,從眷村到農村,這是那個年代的台灣普遍存在的善良,近幾年因為選舉而被拿出來大做文章的省籍,在當時也根本不是問題。常有同學學著眷村學生的外省腔講話,大家都覺得有趣,絲毫沒有貶低或嘲諷之意;本省籍的同學特愛到眷村同學家裡吃飯,族群間的相異之處,反而是引起好奇且吸引彼此來往的原因。徐譽庭一想起本省媽媽的炒米粉便瞇起眼睛讚嘆:「超好吃!那是眷村媽媽不可能煮出來的味道。」

這其實便是寫《光陰的故事》劇本的其中一個動機:說一個溫暖的故事,也告訴大家族群問題原本並不存在。在那個年代,眷村居民的境遇並沒有比較好,除了窮苦普遍存在於台灣各族群,眷村家庭還有不為人知的問題必須面對。徐媽媽遺留在中國的家人全都在文革中被批鬥,下一代對來到台灣的眷村居民,時常懷有強烈的怨恨。徐爸爸較為敏銳,感受到時局的混亂與不安,逃難中沿途丟棄身分證明文件,到了台灣改名換姓,因而保全了大陸的家人。動盪的時局到台灣之後依然持續著,白色恐怖不分族群,在軍中尤其難以逃脫,徐爸爸周遭的友人、同袍也有幾位被找去問話,其中一些再也沒回來,徐爸爸也曾被牽連而被找去問話,多年後徐爸爸曾對家人提起這段往事,他沒有詳細說明當時的遭遇,只說:「要鎮定,要鎮定,要鎮定。」事後,在戒慎恐懼之外,他也知道這狀態不對,因而盡快稱病退伍。退伍之後徐爸爸開始跑船,也常藉著出國之便,替其他眷村的居民寄信回鄉,對於歷經白色恐怖陰影的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

「你又不知道對方是誰,搞不好……」徐媽媽會這樣勸他。然而徐爸爸還是沒有拒絕過對方的要求,畢竟他們都有同樣的遭遇與傷痛,願意付出人情為彼此冒險。

「眷村不是一個智慧的地方,而是一個感情的地方」徐譽庭這麼說。那邊並不是一群人,運用智慧思考著如何改善生活,而是大夥以感情互信互助,誰家出事了,左鄰右舍便一起幫忙,有些方法並不聰明,也不見得有用,但卻是真情的付出。

到了台北之後,徐譽庭不斷接到高雄老家的電話,告訴她眷村要拆了。這個消息像一齣戲,不斷地演變發展,鋪陳了足足有將近二十年,到最後告訴她補助款下來了,鄰居陸續遷走,房子真的要拆了,要她回來整理行李,徐譽庭卻抗拒不願回去。「要不要回來看看?」她也拒絕。「要不要拍一張照片給妳看?」她更是搖頭。甚至當拆遷完畢後,她搭高鐵回到左營,姐姐開車接她回新家,車子經過左營南門,她刻意撇過頭去,不願意看到已經夷為平地的老家。

「希望記憶只停留在過去美好的那一刻。」

過去的記憶一個又一個成為劇本裡的故事,每寫一集就跟眷村裡的某一個家庭、某一個故事重逢,回到那個場景,看見回憶裡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看見他們的喜怒哀樂,接著,在寫完的一刻與他們道別。

許多過去她不懂的事,例如誰家姐姐誰家哥哥那些大人們,為什麼亂七八糟地出了那麼多事,都因為寫劇本必須深入角色內心而懂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