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千呼萬喚、眾緣和合而終於面世的跨界學術巨作《佛教音樂的華化》,昨天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新書發表會。作者田青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特地自北京前來,佛光山「人間音緣」總策畫慈惠法師也自佛光山趕到,貴賓加上近兩百位慕名讀者,現場爆滿,參加過無數次新書發表會的林谷芳教授,都讚歎這是一場殊勝因緣的新書發表會。
田青是中國知名的傳統音樂學者,二十年前,有感於中國古代音樂的散佚,決心整理千年前的古曲。如何穿越時空回溯金聲玉振的時代?田青被「窗外的一聲鳥叫」點開茅塞,「迦陵頻伽」的意象,開啟他後半生研究之路。
「迦陵頻伽」是佛教傳說中的「美音鳥」,引領著田青從佛教音樂中,尋訪中國古樂裊裊餘音。多年來,田青扛著破舊錄音機、背著簡單行囊,參謁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廣蒐各地佛教樂曲,費心研究梳理,終成《佛教音樂的華化》巨作,分上下兩冊,由台灣的香海文化出版。
慈惠法師盛讚《佛教音樂的華化》,有豐富學術價值,更傳達出莊嚴的佛法心意,文字淺白易解,如同美妙的音聲傳達到每位讀者的心靈。
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前所長林谷芳,自上海趕回台與會,他指出,田青寫書過程,衝破大陸當時對佛教的桎梏,若不是個性加上智慧的涵蘊,實難成就。《佛教音樂的華化》以廣泛深刻的角度談佛教梵唄,歷史價值甚大。
田青把出書的榮耀歸於佛光山星雲大師。一九八九年他和佛光山結緣,成就很多兩岸文化交流,更促成多場國際性梵唄演出。他以「何德何能」來讚歎這段因緣,更以「孩子見到老人」的心情孺慕大師。在有限的生命裡,田青希望能再為佛教音樂付出一切,作為終生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