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的華化 田青巨作發表

阮愛惠 |2011.09.28
940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千呼萬喚、眾緣和合而終於面世的跨界學術巨作《佛教音樂的華化》,昨天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新書發表會。作者田青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特地自北京前來,佛光山「人間音緣」總策畫慈惠法師也自佛光山趕到,貴賓加上近兩百位慕名讀者,現場爆滿,參加過無數次新書發表會的林谷芳教授,都讚歎這是一場殊勝因緣的新書發表會。

田青是中國知名的傳統音樂學者,二十年前,有感於中國古代音樂的散佚,決心整理千年前的古曲。如何穿越時空回溯金聲玉振的時代?田青被「窗外的一聲鳥叫」點開茅塞,「迦陵頻伽」的意象,開啟他後半生研究之路。

「迦陵頻伽」是佛教傳說中的「美音鳥」,引領著田青從佛教音樂中,尋訪中國古樂裊裊餘音。多年來,田青扛著破舊錄音機、背著簡單行囊,參謁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廣蒐各地佛教樂曲,費心研究梳理,終成《佛教音樂的華化》巨作,分上下兩冊,由台灣的香海文化出版。

慈惠法師盛讚《佛教音樂的華化》,有豐富學術價值,更傳達出莊嚴的佛法心意,文字淺白易解,如同美妙的音聲傳達到每位讀者的心靈。

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前所長林谷芳,自上海趕回台與會,他指出,田青寫書過程,衝破大陸當時對佛教的桎梏,若不是個性加上智慧的涵蘊,實難成就。《佛教音樂的華化》以廣泛深刻的角度談佛教梵唄,歷史價值甚大。

田青把出書的榮耀歸於佛光山星雲大師。一九八九年他和佛光山結緣,成就很多兩岸文化交流,更促成多場國際性梵唄演出。他以「何德何能」來讚歎這段因緣,更以「孩子見到老人」的心情孺慕大師。在有限的生命裡,田青希望能再為佛教音樂付出一切,作為終生志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