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公布最新「失蹤兒少現況報告」,指出失蹤少女的比例有高於少年的趨勢,約為一點六倍;年齡自十三到十八歲的族群,以百分之五十九點五的比率超越零至十二歲的兒童,青少年獨立性漸強是離家進而失蹤的主因。
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主任林武雄指出,綜觀十九年來的數據,發現零到六歲和七到十二歲的失蹤兒分別僅占百分之二十點一與十八點二,遠遠低於百分之五十九點五的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失蹤以自願離家、遭誘拐、走失的類型為主,離家的原因有「做錯事不敢回去」、「跟家人吵架」、「家教太嚴」及「朋友慫恿」。
目前中心已尋獲的兒少有一千三百三十七人,還有二百三十九人協尋中,受兒童局委託承辦中心的兒盟認為,親子妥善溝通才能達到一級預防的效果。曾委託兒盟協尋且尋獲失蹤兒的顧太太表示,孩子失蹤三天後才知道可以請管理中心協助,社工說服全家勇敢面對媒體,別放過曝光的機會,果然一周就找到人,她建議,父母不能心慌、責怪家人,要立刻整理孩子的特徵與照片。
兒盟另舉辦徵文比賽,讓民眾提供經驗與心得,為失蹤兒少的家庭找到可以學習的態度,得到第一名的黃麗圜說,失蹤再尋獲,心境猶如地獄到天堂,建議父母使用雙頭手環繩或警示器,防止走失;第二名的胡博仁表達自己幼時走失的心情,提醒要善用社福團體的資源;第三名的林巧芸則強調,親子多談心,減少怨懟就能讓子女不要「離家去冒險」。
林武雄補充,兒童失蹤多與外界吸引、大人疏忽及「腳步跟不上」有關,平常要教導子女熟記家人資訊,走失時應待在原地呼救,如果不知道怎麼教導,可撥打失蹤諮詢專線○八○○○四九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