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務員高考三級暨普考放榜,錄取人數創十五年新高,報載由於五都升格帶動公務機關人事需求,未來兩年錄取名額可望大幅增加。
在景氣不佳、經濟恐二次衰退下,公務員被視為「鐵飯碗」,報考人數不斷創新高,錄取人數增加不啻是好消息,但日前的「公務人員特種考試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考試」,其中資訊科學組試題,竟與「九十七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資訊處理類科的試題一模一樣,考生痛批荒謬,重創國考公信力。
事情曝光後,考選部特種考試司長王俊卿證實有此事,也認為很誇張,並表示命題委員將列為永遠黑名單;從考選部的處置來看,似乎有意歸咎命題委員疏忽。
然而,命題委員用以前的考題,為什麼沒有被發現,難道國考試卷竟毫無把關機制可防堵問題嗎?這和日前運彩舞弊事件,有異曲同工之「錯」啊!
連研究所考試的一個科目,至少都有兩位以上老師出題,再交由第三者從中挑選考題(或使用一位老師委員的考題),目的是為了防堵弊端,為何反而是重要的國考僅由一人命題,且毫無審核機制?
從國考試卷重複,溯至日前的運彩舞弊,乃至台大醫院的器官移植事件等,都暴露看似個人出包,其實是制度設計有嚴重疏失,才會讓個人在特定情況發生錯誤時,無法及時被稽核機制抓出。
國考試題重複事件,明顯和考選部的作業流程缺失有很大關連,考選部也難辭其咎,光是責怪命題委員未免避重就輕,也有想撇清責任之嫌,媒體與民眾或許可跟著事件起舞,歸咎犯錯的個人,但考選部身為專業的權責單位,不能只是為了杜媒體和輿論悠悠之口,也跟著只追究個人責任,不面對制度缺失。
所以筆者以為,絕對應對命題委員嚴加追究責任,但考選部也不能就此結案,必須深刻檢討命題作業流程的制度缺失,若將問題歸咎個人錯誤,不檢討制度缺失,未來還會出問題。
任謙(台北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