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協會(IPI)世界年會明天在台北市舉行,報載IPI總會祕書長麥肯西讚揚台灣自由的新聞環境。
台灣新聞自由度是高,但媒體似乎因此忘了社會責任。我七、八年來替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每月固定撰寫媒體觀察報告,其中有自殺報導累計統計,可說台灣沒有一家媒體及格,全不遵守國際新聞界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範,這是很丟臉的事。
台灣自殺已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但自殺通報數仍高,專家學者強調媒體有「暗示、模仿、傳染」作用,報導自殺事件愈淡化愈好,因為報導愈詳細、全面,造成傳染、仿效的可能性更大,這種「情緒傳染」影響甚巨,絕非在處理自殺新聞時,旁邊打上自殺專線電話,或請珍惜生命等標語,就可不負責任。
自殺防治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課題,WHO蒐集全球自殺數據和相關資料,訂定不應刊登自殺者照片或自殺遺書、不應詳細描述自殺的方式、不應簡化自殺的原因、不應美化或感性化自殺行為、不應強調輕生者的個人特質背景或宗教、不應藉報導責備任何人的自殺新聞報導規範,筆者呼籲台灣媒體應遵守。
此外,我認為還要不報導自殺者親友的哀悽畫面,避免變相鼓勵高風險族群,以自殺作為吸引他人注意或報復的手段;不描述青少年自殺行為,因為這個族群容易模仿;不使用「風潮」、「流行」等用語形容;不把自殺解釋為解決壓力的方式。
日本新聞界對自殺報導的規範與自律有共識,只做中性的陳述和用字、不在標題寫出方式、把事件特殊化避免一般化,並強調自殺行為的嚴重性,值得國內媒體參考。
呂一銘(台北市/新聞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