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記--清醒的筷子

滿濟 |2011.09.23
874觀看次
字級

滿濟翻開每個人的包包,至少會有一雙筷子,在這個講究環保的年代,由於資訊傳達快速,人人聞「衛生筷」色變,深恐吃下漂白水導致癌症。

我的第一雙環保筷,是多年前去日本淺水寺買的。那天,雨紛紛,我們參訪淺水寺,禮拜三十三間堂的觀音菩薩,行色匆匆的經過市集,只帶了一雙黑底緋櫻返台。這雙筷子用了整整五年,在一次毫無預警之下,漆落筷斷。

環保筷演變的步調,令人目不暇給。材質從木料到鋼鐵,收納有典雅的各式花樣的布套。對於筷子,雖然鐵製的好清理,但對木質的還是有偏愛,也許有樹木的芬芳吧。近日,收到一雙檜木,用紅絲線纏繞,筷面的格局素淨方正,有一種內蘊的光彩。

筷子與我們的生活相隨,筷子也意含著一場又一場談笑的聚會,為了對筷子多份了解,我研讀了一些對於筷子的解說。

筷子名稱的由來。

筷子於唐、宋、元、明、清統稱「箸」。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發明了筷子,高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杆原理,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伸。

古代筷子叫箸(箸者,助也,意思是幫助吃飯的工具),因為箸和住是諧音字,有停住、不吉利的意思,後來就用停住的反義字「快」加個竹字頭,就成了現在筷子名稱的由來。

關於筷子的長度,湖南的筷子最長,有的長達兩尺左右;日本的筷子短而尖,這是由於吃魚片等到片狀食物的緣故。筷子傳入日本是唐代,現在它是世界上生產使用筷子最多的國家。日本把每年八月四人日定為「筷子節」。

筷子是「手指的延伸」,是展現高度物理學,我們手裡的兩根筷子,原來有這麼豐富、深遠的文化。

對筷子是又愛又怕,從小慣用湯匙、叉子,使用筷子讓我吃盡苦頭。童年時,為了要夾起盤中的花生,常常引起大人們的訕笑。舉起筷子則像搬運笨重的鋤頭,令我的童年聞筷生變。

中國人什麼都要討吉利,明明筷的諧音是住,住在美好住在清淨住在安穩,又有什麼不好呢?出門帶雙筷子,記得,吃飯前,靜默的思考一下:什麼要快,什麼要住?佛陀說,人命無常在呼吸間,因此,行善要快,改過要快,覺醒要快;每個心念的流動,學習住於「無我無私」,少一分自私,多一分顧念別人的感受,多一個心意和平的人,必定會帶來世界的和平。

現代人的開悟,也許,不在晨鐘暮鼓,而在身邊的這雙筷子。當你舉起它時,別忘了,撥動湯食菜餚時,請你輕輕地安住在清醒裡。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