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不擦乾 手上細菌多84%

陳鈞凱 |2011.09.15
272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洗手後沒擦乾,不但白洗,手上細菌還會增加,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調查台灣民眾洗手習慣赫然發現,有超過六成民眾未落實正確洗手動作,沒用肥皂或洗手乳搓揉,洗手後更常甩一甩就走人,不知濕答答的雙手更容易沾粘細菌上身。國內研究就指出,洗手後沒擦乾,手上細菌含量平均比洗手前,還要多出百分之八十四,愈洗愈髒。

疾管局針對民眾洗手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六成民眾不知道不擦乾雙手,潮濕的雙手仍然會附著細菌;近五成民眾洗手過程中,沒有使用肥皂或洗手乳的習慣,另有約三成民眾洗手後未把手擦乾。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用肥皂洗手一直是國際公認,除了注射疫苗之外,最有效、最省錢的傳染病防治方式,不過很多民眾雖然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卻僅僅行禮如儀、停留在洗心安的階段,沒用肥皂洗手、洗手後沒擦乾,不僅沒效,反而愈洗愈髒。

振興醫院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洗手之後,如果沒有馬上擦乾,潮濕的雙手所附著的細菌量,要遠比洗手之前,增加高達百分之八十四,手上細菌不減反增。

施文儀解釋,手掌掌紋、手指指紋的溝槽,手指甲縫細,都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尤其是潮濕的雙手,不用擦手紙、手帕擦乾,更會沾粘空氣中的懸浮細菌、衣服或器具表面的殘留細菌,表面看起來很乾淨,實際上卻比洗手前更髒。

宣導正確洗手觀念,疾管局開始推動「肥皂勤洗手、擦乾後再走」全民洗手運動,邀請民間企業、旅遊及觀光旅館業參與,共同落實正確手部衛生習慣,洗手後,務必擦乾雙手。

不想白洗手,施文儀強調,至少要洗二十秒,且要藉肥皂、洗手乳和機械式的反覆搓揉動作,帶走細菌,健康才有保障。不過,有鑑於國內仍有許多公共廁所,並未提供烘手機或擦手紙服務,疾管局也行文各地衛生局,希望援用地方政府自治條例,要求所有對外營業的公共場所及業者,必須提供民眾足夠且良好的洗手設備,否則考慮開罰。

出門旅遊不想腹瀉壞了遊興,洗手擦乾更重要,知名導遊林龍就分享,多年國內外帶團經驗,常有單一團員鬧肚子疼,偏偏一樣的食物、一樣的飲料,其他人吃喝下肚都沒事,叫人百思不解,事後想想,應該就是團員沒洗手、洗手沒擦乾惹的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